公交“静音”,不能止于公约-中国讯息网

公交“静音”,不能止于公约

作者:维扬书生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1-01-06 16:44:59

 1月5日,继京沪高铁设置静音车厢、上海地铁推出“静音令”后,上海的公交主干线路——中运量71路,正式发出车厢文明“静音”公约,进一步倡导市民乘客文明乘车。(1月5日澎湃新闻) 

  继京沪高铁设置静音车厢、上海地铁推出“静音令”后,上海的公交主干线路——中运量71路正式发出车厢文明“静音”公约,倡导市民文明乘车,工作人员以身示范,在车厢里说话也“轻声细语”,显得特别用心。 

  公交车厢是一个相对封闭且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果乘客将自己携带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声音外放、看视频,或旁若无人大声喧哗、大声接打电话,必然会影响到周围乃至整个车厢的乘客。 

  尽管在公交车厢里发出声响客观上对别人产生干扰,但由于公交公司并未对乘客的乘车行为作出具体规定,大多数乘客尽管从内心十分讨厌这些不文明行为,但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默默承受,在公交车上制造噪音影响他人基本是零成本和零风险,就成了不争的事实。在这种语境下,上海公交主干线路——中运量71路率先推出“静音”公约,倡导市民不在车厢内大声接电话、将电子设备声音外放、大声喧哗、吵闹、嬉戏等,正像中运量71路工作人员所捧标语牌上写的那样“保持安静,也是一种文明”。 

  保持安静,为的是尽量不影响他人,体现的是个人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氛围。不打扰他人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养,但是,“静音”公约,只是一种柔性的倡议,是一种道德他律的方式,缺少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力,公约或许可以让一些文明素质差的市民上车后稍微收敛自己的行为,也可以让司乘人员及乘客劝阻不文明行为多了一份底气。 

  但是,要实现公交“静音”,既要靠乘客自律,更要靠法律法规长出“牙齿”,建议上海公交部门参照去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探索出台《上海市公交乘客守则》,将“静音”公约升级为“静音令”, 对公交乘客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确保每一个乘客在公交车上约束自我、顾及他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广大市民营造出舒适文明安静的乘车环境。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公交“静音”,不能止于公约”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