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的巨大阴影下,大家终于看到了新年。从许多角度看,2020年是整个世界倒退的一年。
首先是经济。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2020年全球经济会萎缩4.4%,在战后历史上可以说绝无仅有。2007年至2009年华尔街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达5.1%,但这只是18个月,折合为年度率只有3.4%。
再是过去几十年来卓有成效的全球消除贫困过程,因为冠病疫情而大幅度倒退,两极分化严重加剧,穷国和穷人(无论是在穷国还是在富国)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对比之下,《经济学人》周刊的一个数字非常说明问题:全球前10名首富的总资产,在2020年增加了一半以上(57%)。
与此密切有关的,是全球化过程的逆转和倒退。这当然受到近年欧美民粹主义浪潮推动,但是冠病疫情的暴发,把这个问题从蓝领劳工的生计,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全球生产链的调整转移,以及欧美政府对国内关键工业和生产能力的关注和干预,无疑会明显增加。除了打击对外贸易,国际交流和旅游来往更是一个大输家,减少双赢局面,增加国际冲突风险和不稳定性。
在政治上,冷战结束后曾经被视为历史终点的现代民主体制,也出现明显的倒退,特别是在世界最强的民主国家美国和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受到输家特朗普及其铁杆拥趸史无前例的挑战,甚至引起实施军事管制以重新投票的呼声。
美利坚立国200多年来的稳定民主体制,在多种层次上受到低教育白人民粹主义的腐蚀。世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如《经济学人》周刊所指出,则正在逐步滑向“一党天下”。作为民主制度根基的独立司法,在美国大选争议的考验下仍然相当牢固,但是在印度却越来越遭到人民党的政治干预乃至控制。
2020年也是“阿拉伯之春”10周年,几乎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倒退回比10年前更加专制的体制。若干阿拉伯小国和以色列建交,被特朗普政府渲染为外交突破,其实反映的是所谓“阿拉伯街头”民意的进一步边缘化,以及在政治伊斯兰和什叶派伊朗的双重压力下,用特朗普的描述,这些阿拉伯政府“没有美国支持连两个星期都支撑不到”。
英国在去年底与欧盟正式达成脱欧后的贸易协议,代表了二战结束以来,欧洲一体化过程的重大倒退。由于德国史无前例地同意部分承担援助其他成员的经济复苏,没有了英国的欧盟,总算经受了冠病疫情的重大考验,而没有因此出现重大裂痕。
但是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国防部长卡伦鲍尔在欧洲防务问题上的公开争议,反映了欧盟的基石——法德联姻之间的深刻分歧。东欧前共产国家的专制化趋向,也成为欧盟越来越头痛的问题。
中国与亚太14国签订全球最大规模区域自贸协议,或许是2020年的一个亮点。但是美国之外,中国与邻近大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关系持续恶化。除了面临世卫组织对冠病病源的调查,北京通过高压手段平息香港的“动乱”,不仅可能加剧香港年轻一代的离心趋向,更在海峡对岸为渊驱鱼,加剧台湾泛蓝势力的衰退,而导致长远的历史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