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与世隔绝,相信2020年对全球人类而言,都是非比寻常的。一场疫情的来袭,导致人们长久以来的习惯和生活节奏变调。为适应各种新常态,想必大家在这段期间都经历过挣扎,在依然故我和随波逐流中寻找平衡。间中的得失,唯有自己能衡量。
不久前看到一则电视新闻,说受疫情影响,本地家长更愿意花钱买玩具给孩子解闷,受访业者反映玩具需求增加近两成。上网搜了搜,发现这也是全球的写照。针对12个欧美国家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20年上半年,玩具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9%。不知道其他家长会否和我一样,对这样的情势一点都不意外。
阻断措施期间,两个平时在托儿所的儿子天天在家。为了填满他们的时间,也让他们不打扰成人办公,我打破了自己一向只在实体店消费的原则,第一次上网购物,买的几乎都是玩具,开始过起隔三岔五就有快递上门的日子。
虽说玩物不一定丧志,但这般频繁的消费,对孩子还是有很多负面影响的。撇开不环保的浪费钱不说,宠坏孩子、养成他们贪新贪鲜的个性,是最要不得的。
孩子出生后,我和外子有共识,就是尽量避免他们能轻易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冠病前,坚持这个原则相对容易。可是随着居家时间越来越多,而能够网购的适合玩具选项越来越少时,我们也终于“沦陷”,订购平板电脑给孩子玩游戏。
在这场与玩物的“交战”中,我俩可说是节节败退,只能期盼下次确认网购订单前,三思再三思。
我并不全然奉行“爱的教育”,但当了母亲后,我会鞭策自己不在外人面前教训孩子。但羞愧的是,居家办公期间,我几次因为要一边开会,一边管教孩子,情绪失控。我曾经一边和同事谈项目,一边像泼妇骂街般对孩子吼叫。另一次,视讯会议到一半,我中途请辞,把在闹脾气的孩子粗暴地拽出门,连左邻右舍都被惊扰。至今孩子惊恐的眼神依然深印脑海,不晓得他长大后还会不会记得。
庆幸的是,去年还能坚持做的两件事,都让我觉得收获满满。
虽然我平时多用华语和孩子讲话,但自从老大、老二上托儿所后,慢慢地更倾向于用英语。他们时常一个句子里多半是英语,只用一两个华语词汇。阻断措施期间,全家人相处的时间多了,也正好给我机会扭转这个情势。
随着解封进入第三阶段,孩子不仅复课了,老大今年也开始上小学。他们使用英语的时间只会有增无减,所以坚持和他们说华语依旧是逆水行舟。但我相信,这样的努力不会白费,所以甘之如饴。
去年7月,我生下第三个儿子。快40岁再当妈,少了新手的不知所措,却还须重拾许多育婴技巧,并确保不忽略老大、老二。疫情期间坐月,也不如从前方便,不少事情得亲力亲为。
照料孩子之余,不忘顾好自己。剖腹伤口无大碍之后,我就开始慢跑,至今还是尽量每周三次穿上跑步鞋。对我而言,跑步不只是保健和寻回身材的良方,每回挥汗抵达终点的过程,更是缓解压力和沉淀思绪的途径。
过去一年,无论你是胖了,还是瘦了,应该更能体会运动对幸福生活的重要。
放眼2021年,你的坚持和放纵又是什么?面对尚未结束的疫情,愿大家都能处之泰然,活出更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