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只要情在,哪儿都有年的味道-中国讯息网

“就地过年”:只要情在,哪儿都有年的味道

作者:郭元鹏 阅读量:14877363 发布时间:2020-12-28 21:00:38

 元旦、春节假期临近,市民回乡探亲、走亲访友、聚餐聚会等活动增多,首都疫情防控工作面临重大考验。12月25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建议市民群众在京过节,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出境。在最大限度防范疫情传播风险基础上,本市将统筹安全与民生需求,全力加大节日服务保障力度。(月日《北京青年报》)1227 

  为减少人员流动,确保防疫安全,北京市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建议市民在京过大年,尽量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党政机关干部带头在京过节,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出境,确需离京的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管理。鼓励有生产任务的单位推行弹性休假,合理安排调休倒休,引导员工错峰离京返京;在京单位原则上不安排人员前往境外、京外出差,以最大限度减少进出京往来。 

  “就地过年”是一种现实需要,我们要清醒看到,疫情防控形势比较复杂,而每年一次的“人员大迁徙”又给复杂的形势加剧了复杂属性。对于疫情防控来说,减少人群流动,减少人群接触,是比较有效的手段。因此,北京倡导的“就地过年”,就显得十分必要。北京在倡导“就地过年”,其他地方也应“紧紧跟上”,“就地过年”应该成为特殊情况下的行动自觉。“就地过年”更应成为所有公民的担当和责任。 

  “回家过年”是我们的一种习俗和文化。“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更在所有人的心间浓郁弥漫。当再大的官,也忘不了故乡;赚再多点的钱,也放不下老家。这就是情怀深处最浓烈的表达。然而,毕竟“这个年”与“上个年”都有着特殊性。2020年春节,我们过了一个“胆战心惊的年”。为了降低疫情防控的风险,多少人参与“数据追踪”!“回家过年”的人并没有过一个幸福的春节。因此,在2021年春节的时候,我们理应有“就地过年”的担当和情怀,这是“为了自己好”“为了家人好”“为了社会好”“为了国家好”。 

  “就地过年”需要有担当的责任。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独的个体”。每一个“孤独的个体”都与“社会的神经”紧密相连。这就需要多些社会责任,把“就地过年”当成对家人关爱,对国家关心的情感表达。 

  “就地过年”需要多些“网络团圆”的新型观念。在哪里过年,只要亲情在 ,只要浓情在,只要把父母放在心尖上,只要把儿女放在胸怀里,只要把夫妻放在情感里,就是一个幸福的年。“网络团圆”也是一种团圆,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社交工具,让网络上亲情流淌,让网络上热热闹闹,让网络上祝福声声。隔着屏幕的春节,也会有着别样的幸福。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就地过年”:只要情在,哪儿都有年的味道”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