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岁末时。
回想2020年的种种,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仿佛经历了许多事情,却又好像什么也没完成。
尽管距离新年只剩下最后几天,但我们似乎无法像往年般,静下心来细数过去一年的点滴,因为抗疫之路仍不断上演着U转和曲折。
且不论英国近日出现传染性更强的新毒株,使得原本稍微松绑的旅游限制再次收紧,即使是国内度宅假也状况连连,先是“无目的地”游轮因疑似病例而折返,后又发生乌节文华酒店多人染病事件,导致许多房客得临时退房。
疲乏之余却没成就感
若要用四个字来形容多数人在2020年的精神状态,那大概是“疲于应付”。疲于应付从各信息渠道涌入的疫情最新消息,不论好坏真假;疲于应付三天两头就更新的卫生条例,以及连带的不便;更疲于应付居家办公后,“工作”和“家庭”之间越来越模糊的界限。
这或许也是为何许多人在疲乏之余,却没有收获成就感,因为生活已成了应付,原本的目标在危机下被暂时搁置。
诚然,迈入2021年并不会改变客观现实,但我仍期待新年的到来。因为辞旧迎新之际,总是充满无限希望和可能,也是人们最有动力去整理思绪、检视内心的时候。
我认为,与其责怪自己没有达成目标,人们应趁此机会好好正视身心的疲乏。即使你比较幸运,没有在这一年遭遇巨大变故,如患病或失业,但这不寻常的一年,想必也带来一定的压力与不适。
纽约时报中文网21日刊登一篇有关疫情如何影响中国民众心理健康的报道,指出疫情初期的不确定性,与随后数周的悲痛和恐惧,“给个体和集体都留下了心理创伤”。
根据上海一所大学所做的全国调查,在中国疫情最严重时,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出现了抑郁、焦虑、失眠和急性应激等症状。北京一名专家也警告,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10到20年。
疫情加剧心理健康危机的现象也可见于其他国家。根据日本警察厅的数据,日本10月的自杀人数攀升至2153人,超越该国当时的冠病死亡人数。在加拿大,求助热线收到及处理的心理健康问题电话数量,也明显高于平时。
懂得适时放自己一马
外在环境越是艰难,内心就越要强大。但所谓的强大,不是一昧地强迫自己要做得更好,而是懂得适时地放自己一马,将身心健康置于首位。
如何做到这点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就能有效充电和调节心情,有些人则必须重新规划自己的工作和私人时间,在新常态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2020年虽然挑战重重,但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能力和局限,明白自己能承受多大的压力、适应多剧烈的改变,更认清危机面前最真实的自我。
冠病疫情以及连带的经济危机,还远未到尽头。2021年,必将涌现其他挑战。但愿我们不再是疲于应付,而能够找到无损身心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