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使用塑料“催吐管”进行催吐减肥正悄然流行。催吐管以“兔兔管”、“仙女管”的代号在电商平台上大量售卖,月销量数以百计。卖家称需将催吐管插进胃里50cm,使食物顺着管子吐出来,平均一个月可瘦十几斤,且使用无异物感,相对手动催吐无副作用。而“暴食催吐管在电商平台公开售卖”成了热门话题。
对此,有医学专家表示,催吐行为对健康存在重大危害,将损伤食道、牙齿、腮腺、唾液腺、胰腺等部位,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出现抽搐、休克、癫痫发作等严重后果,甚至心脏骤停导致死亡。都知道“人是铁,饭是钢”,吃饭是基本生理本能,用催吐管催吐,如此“反生理”的行为,怎么可能带来健康?
这次引发讨论后,有不少网友表示,“进食障碍”是一种精神类疾病,不应该歧视或嘲笑使用催吐管的人。也有媒体认为:“使用各种催吐管子,别让病态审美绑架你的健康。”事实上,催吐管的诞生并非一日两日,近几年曾屡屡引发热议。除了部分成年人涉及其中,过去还有不少未成年人也成了使用者。
数年前,电影《整容日记》道出了身材肥胖人群,在社会中面临的生存压力。“催吐管”持续流行、屡批不止,一方面反映出使用者的现实焦虑,另一方面则反映出,社会上对肥胖人群的歧视,并没有从完全消除,甚至愈演愈烈。说到底,引使用者呕吐的不是“催吐管”,而是歧视肥胖的环境。
《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资格未尽到审核义务,或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网店商家若为售卖产品,打着“暴瘦”的旗号,刺激消费者的进食障碍,势必要付出一定的法律代价。
首先,应当坚持取缔、关停部分售卖催吐管的网店,避免不健康行为因“催吐管”的贩售而进一步扩大。其次,还是得深入展开宣传和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化解对进食障碍症患者的歧视和误解,鼓励他们及时就医。最关键的则是应当推广正确的健身瘦身方式,引导相关人群合理锻炼身体,树立以健康为美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