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孔子像前摆健胃消食片”的消息触中了人们的萌点,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在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在孔子像前摆放着许多“贡品”。仅肉眼可见,这其中就有健胃消食片、橘子、矿泉水、可乐等物。(12月14日《新乡新闻网》)
在网络平台上看到这则消息之后,我刻意将“新闻图片”放大了尺寸“近眼旁观”:在健胃消食片上写着一行字,“圣人保我上岸,我才是最懂你的人。PS:1次3粒”。这俏皮的语言直击网友的内心,对此逗逼网友们纷纷进行回应:考虑的还挺周到;一次三粒吗?我之前都吃错了。一时间,评论区里充满了快乐。
在“孔子像前摆健胃消食片”的舆论狂欢之后,笑出眼泪之后,难道对此就只能一笑而过!其实,面对“孔子像前摆健胃消食片”,更应该做的是反思,更应该做的是追问:到底是谁在“消化不良”,“肠胃不好”的不是孔子他老人家。
孔子是个大圣人,我们崇拜孔子是对的,我们对孔子顶礼膜拜也是对的,这是对圣人的敬畏,这是对文化的敬畏,这是对传统的敬畏。然而,需要看清楚的是,“孔子像前摆健胃消食片”里释放的并不是这些“敬畏”的美好,而是一种“祈求”,祈求自己能够功成名就,祈求自己能够通过考试,祈求自己能够出人头地,祈求自己能够完美人生。应该说,这样的追求当然也是没有问题的,所有人都应该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谁不想成为人中龙凤!
可是,成功的路径是什么。答案只能是唯一的:你有没有付出,你有没有努力,你有没有好好学习。把“我要成功”寄希望于“孔子保佑”,是烧错了香磕错了头!再说了即便“孔大圣人”,有如此“无边的法力”,他老人家也不会保佑“不学无术的人”。
一到考研的时候,一到高考的时候,很多人就会烧香磕头:住房间要看风水,考试前要去拜拜文曲星,要去拜拜土地爷,也要拜拜观世音。家长们还会穿上旗袍,期盼孩子能够“旗开得胜”。期盼成功是一种美好追求,可是当“在考试周或其它大型考试前拜大佬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的时候,就值得警醒了。从孔老夫子,到范文正公,再到锦鲤杨超越,学生们在考试前可以说是“逮住谁就拜谁”。把“知识改变命运”变成了“神仙保佑命运”,如此做法显然荒唐。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烧香磕头的学生”未来一旦成功了,是不是就会更加痴迷封建迷信,成为官员就是“迷信官员”,丧失了理想信念的追求,把“拜百姓”变成“拜神仙”,还如何为人民服务呢!
孔子像前摆健胃消食片,究竟是谁“消化不良”!我们更该拜的是文化,是知识,是百姓,是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