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能在贸易保护主义喧嚣的背景下诞生,值得庆贺;但言过其实地宣传RCEP,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为此,本文给RCEP言过其实的宣传泼一盆冷水。
第一,RCEP是亚细安主导的产物。2011年亚细安国家提出了RCEP的构想,同年亚细安峰会上10国领导人正式批准了这一构想。2012年,亚细安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的领导人,共同发布《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的联合声明》,这一覆盖16个国家的自贸区协定正式启动。所以,从RCEP起步看,亚细安主导了RCEP的谈判。
中国积极参与并支持RCEP的谈判,然而中国官方从来都坚持说亚细安主导RCEP。但中国国内爱国主义情绪高涨,乐见“中国主导RCEP”的说法,可能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是大国,亚细安都是小国,岂有小国来领导大国?媒体流传着中国前外长杨洁篪说的一句话,“中国是大国,你们是小国,这是事实。”
不管这句话的上下语境是什么,高涨的爱国主义情绪肯定喜欢这句话,如此大国心态自然得出“中国主导RCEP”的说法。
中国的媒体退一步说:“RCEP不管是不是中国主导的,日本领头的亚洲已不复存在”。事实上,日本成功地挽救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导致了《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的诞生,且已经运作一年以上。
CPTPP成为第一个由日本主导的大型区域自由贸易协定。RCEP和CPTPP都是促进自由贸易,不应该有了中国参加的贸易协定,就去抹杀日本主导CPTPP的作用。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之间的竞争,不是零和博弈的游戏。
现在中国最高领导人表示,中国积极考虑加入CPTPP。如果中国真的加入了CPTPP,是不是又要讲中国主导CPTPP了?
第二,RCEP所达到的自由化水平,略高于世界贸易组织(WTO),但低于CPTPP、USMCA(美墨加协定)、EPA(欧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近几年出现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不是“自贸水平极高”的自贸协定,更谈不上是“新型示范区”。
从货物贸易自由化看,CPTPP对99%的商品实施零关税,而RCEP只对90%的商品实施零关税。从服务贸易看,RCEP对服务贸易承诺采用正面清单模式,CPCPP、USMCA和EPA等协定都采用了负面清单模式。
从金融服务贸易看,RCEP继承WTO模式,将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附件;但比WTO进步的是,RCEP在金融服务贸易附件中规定新金融服务、金融信息的跨境传输与处理等规则。在CPTPP中,金融服务作为单独章节,与跨境服务贸易相互独立。在以商业存在模式提供金融服务时,缔约方以负面清单的模式进行开放承诺;而在跨境金融服务贸易中,缔约方则以正面清单的模式进行开放承诺。
从政府采购看,RCEP纳入了政府采购,但仅仅适用于中央政府采购实体,且主要是规定透明度义务。RCEP的政府市场的开放水平不及WTO。与WTO相比,CPTPP和USMCA等在政府采购的适用范围、采购方式、透明度、正当性等方面的纪律有所加强,在出价清单领域更为开放,体现了政府采购更加公平化、国际化、自由化的特征。
从贸易和投资规则看,RCEP不涉及国有企业、环境问题和劳工问题。环境问题和劳工问题早在1994年被《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所采纳。目前,环境问题和劳工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自由贸易协定的标准配置。近几年出现的自由贸易协定都在为国有企业制定规则。国有企业、环境问题和劳工问题是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时回避的问题。
第三,自由贸易协定不一定能导致自由贸易。按照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刊登彼德·派特里(Peter A. Petri)的论文显示,中国是RCEP最大的受益者。他用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在中美贸易战下,中国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总损失约达3040亿美元,中国不参加CPTPP所带来的损失是280亿美元;中国在RCEP收益可达1000亿美元,抵消中美贸易战三分之一的负面效应。
但这样的说法,只是数学模型置入经济数据后推导的结果,模型推导时肯定没有置入政治关系恶化的变量。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与RCEP的成员国关系恶化时,自由贸易协定还能促进贸易吗?当下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中澳两国于2015年6月17日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于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现在中澳两国间贸易又有了RCEP,按理说中澳两国间的贸易要大发展了。
当前如此紧张的中澳政治关系,使人们很容易懂得中国对澳大利亚产的原木、葡萄酒、大麦、牛肉、龙虾和煤炭等一系列产品实施禁止进口、反倾销调查或者延期通关的措施。如此“懂得”自然让人们联想到,当年中韩两国因萨德导弹事件对中韩贸易的负面影响,以及韩国乐天集团退出中国市场的事实。萨德导弹事件让韩国GDP减少5万亿韩元。当时中韩之间也有自由贸易协定的。
可见,自由贸易协定能促进贸易,但恶化的政治关系给贸易带来负面影响。经济学家在分析自由贸易协定效应时没有纳入政治变量,因而得出的多少亿美元的经济效应只能作个参考。从RCEP的成员国能推出“让中国获得最大的朋友圈”的结论?
第四,RCEP“对中国地缘政治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可估量”吗?自由贸易协定能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提升中国的硬实力,但不一定促进中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影响地缘政治的因素还有价值观、军事和外交。美国兰德公司最近的报告说明了这点。
兰德公司发表一篇分析中国和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及优势的报告。该报告作者对印太地区九个国家,即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日本、澳大利亚及印度进行实地访问,并对相关的文件和数据作了分析。他们发现美国在澳大利亚、印度、日本、菲律宾和新加坡拥有较大影响力,而中国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影响力优于美国,在印度尼西亚则是两国势均力敌。
报告的结论是:中国在印太地区拥有更大的经济影响力,而美国拥有更多的外交和军事影响力,但是该地区国家重视经济发展优于国家安全,这些国家更担心中国的经济影响。
该报告作者之一的林碧莹(Bonny Lin)指出:“该地区国家意识到中国可能会对他们施加经济胁迫,因此在寻找方法来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中国的经济优势仅是从双边角度来看,如果将(美国及其盟友)资源和经济实力加在一起,美国及其盟友仍然具有更大的经济权重和影响力。”
以上四点给RCEP言过其实的宣传泼了冷水,应该使人们对自由贸易协定的作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发展贸易,有贸易协定胜过没有贸易协定,但贸易协定导致的贸易增加,不一定转化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德国媒体评论员在评述RCEP时说:“RCEP国家并不是天真地顺从中国的一家意志。相反,亚洲国家对北京扩张的反弹越来越强烈。”这样的声音值得中国人思考为什么。
CPTPP成为第一个日本主导的大型区域自由贸易协定。RCEP和CPTPP都是促进自由贸易,不应该有了中国参加的贸易协定,就去抹杀日本主导CPTPP的作用。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之间的竞争不是零和博弈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