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宠坏的新加坡人-中国讯息网

被宠坏的新加坡人

作者:杨锐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11-30 08:56:25

新加坡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学习型社会,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政策给予国人的各种教育培训补贴,相当的多。

补贴、补贴、补贴……各种教育培训补贴到底有多少,即使是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我至今也不能全部搞清楚,只知道我们每次开课招生时,报名者询问最多的就是“有补贴吗?”以至于我几乎要得出一个结论:在新加坡,学习是政府的事。

重视教育的学习型社会与“不养懒汉”的社会管理哲学,两者间是有逻辑关系的。一个人失业后,政府不是发放救济金,认为这样的福利会助长“养懒汉”,而是支持国人学习和充电,以便重新就业或是得到加薪,让人们尽量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有尊严的生活。

如此看来,新加坡政府对国人的帮助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这毫无疑问是个好政策。故此,新加坡虽然没有高福利,教育福利却不少。支持国人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在新加坡的教育和社会管理体系中,占据着相当的地位和比重,各类支持措施数不胜数。

由政府支付90%学费的“新加坡劳动力技能资格培训”(Singapore Workforce Skills Qualifications,简称WSQ),通常被简单地称为“政府课程”。单是这个课程体系,就涵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数量众多的技能课程,由各类公立私立教育机构承担着培训任务。由于资金来源稳定,因而本地教育培训机构靠这个生存的也不少。

教育部推出的“技能创前程”(SkillsFuture)培训补助,给每名年满25岁的国人一次性500元的技能培训补贴。在今年疫情期间,每名年满25岁的国人再加500元,对40岁至60岁的国人再加500元。

如果是全国职工总会会员(只要在旗下超市购物就能成为会员),报读入选该机构的课程时又能得到500元的补贴。而此机构旗下的“就业与职能培训中心”(e2i),还有设计更为详细的就业培训资助计划。

上述这些政策是面向所有人的。在其他方面,医疗保健行业以护士为例,卫生部旗下的护联中心(AIC)有面向护士提供的培训补助,只要选择学习入选该中心的课程即可;有面向护士及普通医疗工作者设立的5000元的奖学金计划,虽然这项资金的申请难度略大。政府对医生等各类高级专业人士学习进修的资助,则不在本文讨论范畴;至于其他专业领域和行业又有哪些支持政策,笔者就不得而知了。

今年疫情期间推出的各类招聘培训奖励计划,还并未计算在内。

有这么多教育培训政策的支持,国人学习的热情自是相当的高,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就此养成一个习惯:有补贴的课程才去读。因而对教育机构特别是私立教育机构而言,若是其课程没能入选政府补贴计划,命运就可想而知。对此,我的新加坡人同事DK由于负责本地课程而深有体会。

在如此利好的大背景下,有些人参加培训时,眼睛似乎只盯着补贴。各类补贴于是几乎成了牵引,有的人把容易得来的培训当成福利,在盲目培训的同时甚至忘了培训的目的和初衷。

不论何种政体,做好民生福祉都是政府的核心要义,不同的国家似乎都须要在促进民生与国家发展间,选择最好的应对方式,这是个不简单的“技术活儿”。在这方面,新加坡政府力争做到匠心独运、趋利避害,在“高福利”方面没有选择向西方国家看齐,在“照顾和给予”的同时不忘“公平与效率”,并为此打造学习型社会。

然而,教育福利也是福利。政府成功地做到了“吃饭不是政府的事”“健康不是政府的事”,不料,教育培训成了政府的事。

而由高福利所带来的问题都一样,那就是依赖。

“依赖”这件事有好有坏。一方面表明政府对人民照顾得周全;另一方面“依赖”过度也让人斗志消磨。“被宠坏的新加坡人”,这是来自新加坡人自己的观感和忧患。

“保姆政府”传达的是政府对人民的照顾。可是在新加坡人自己看来,这未必全是好事,国人由此变得依赖与被动,一切靠政府,认为政府会把一切都做得好好的,也会少了危机感,少了奋斗力和创造力。

DK就为此感慨,觉得中国人口众多,人们的福利或许赶不上新加坡人,在多数情况下得靠自己努力,但生存的压力和危机感,也催生了人们斗志与创造力。改革开放短短几十年,中国不仅富裕了,而且在科技创新方面一路高歌猛进,成绩越来越亮眼,从最开始靠出卖廉价劳务的低端制造业,发展到如今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建设,凭借科技带动在全球名列前茅的大企业不断增加。反观新加坡,虽说国家很富裕,但在科技创新方面却乏善可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如此,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被宠坏的新加坡人”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