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国盟政府首份财政预算案,在国会以口头表决过关。尽管这不代表首相慕尤丁从此高枕无忧,但却为他争取到宝贵时间,避免了在冠病疫情期间举行大选。
预算案表决前,慕尤丁面对巫统刁难,希盟也一再放话,若不按希盟建议修改预算案,他们将投反对票;而若预算案不过关,慕尤丁就得下台。
慕尤丁遭巫统和在野阵营两面夹击,令11月26日的预算案表决万众瞩目。不料当天却上演反高潮:在野议员凑不足要求记名投票的15人门槛,因此预算案二读以口头表决轻松过关。
马国国会有两种表决方式,一是口头表决,顾名思义,就是谁大声谁赢,但其结果可轻易被挑战,只要有至少15名议员要求记名投票即可。不过,这次预算案表决,百多名在野议员当中,只有13人要求记名,达不到记名投票的门槛。
此事反映出,在野阵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团结。当天要求记名的13人,主要是前首相马哈迪的祖国斗士党议员,以及希盟成员国家诚信党的议员;而表决前一再恫言不按希盟建议修改,就不支持预算案的人民公正党和民主行动党,大多数议员都没要求记名投票。
希盟对此解释,预算案只是通过了二读,还有三读待过,因此慕尤丁政府还不算过关。也有人为希盟缓颊说,这是遵从国家元首的谕令,让这份“抗疫财案”顺利通过。还有一种说法是,希盟自知反对票不足以拦路,因此避免记名投票,否则将显示大多数议员支持慕尤丁政府,而非如公正党主席安华所说,他已获得足够支持来组成新政府。
不管希盟这次因何不为难慕尤丁,对后者而言,在野阵营已不是铁板一块,不足为惧。眼下最大的麻烦,反而是目前支持国盟,但随时可能撤回支持的巫统。
从国盟提呈预算案到表决的20多天里,巫统不断和慕尤丁讨价还价,而国盟最终也妥协,按巫统的要求修改预算案细节。其实,巫统的要求是什么并非重点,一再给慕尤丁出难题,真正用意是要昭告天下,谁才是国盟内的“话事人”。
拥有38名国会议员的巫统是国盟最大党,但首相却是土著团结党主席慕尤丁,巫统连个副首相也争不到,难以向党基层及支持者交代。
争不到名分,就退而求其次,争取成为能左右大局、影响首相决策的造王者。所以当安华宣称获得大多数国会议员支持后,巫统第一时间不是辟谣,而是要求和慕尤丁重新谈判合作条件。巫统多名主要领袖这段时间的言行,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是真的想和安华及民行党合作,只是狐假虎威,在国盟政府内争取到更多好处及资源。
所以慕尤丁最棘手的,是要如何应付巫统,尤其是没有官职的巫统领袖。他们虽不在内阁中,却是巫统主流领袖,且人数众多。他们时不时发表一些模棱两可的言论,让慕尤丁如芒在背;尽管预算案过关,但因为不是记名投票,无从得知究竟有多少巫统议员投支持票;对慕尤丁而言,这始终是一个不定时炸弹。
如今马国疫情恶化,但慕尤丁及国盟却是因祸得福;因为疫情阻止了闪电大选,也成为朝野不反对预算案的理由。只要慕尤丁政府的抗疫措施奏效,协助人民渡过难关及复苏经济,就能攒积更多好感,在政治恶斗中稳住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