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已于10月14日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了讲话,指出要“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
随着世界范围内冠状病毒疫情加深,逆全球化思潮来袭,中国虽说也开启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但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明年将要开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又恰逢中共建党一百周年,第一个改革目标,也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今年底即将达成,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百年目标,也即到2050年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在奋斗中。
我以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除了美丽是形容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都是有确定含义的名词,其中富强、文明、和谐从字面上就好理解,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而民主一词,虽说学术界有许多解读,但却是从人性上规范了人之行为及其价值标准,其中,民智的开启和勃兴,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
清朝光绪二十七年,即又一个新世纪开启之年的1900年,严复《原强》刊布:“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故曰:民智者富强之原。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如果以这个说辞衡量当下的中国,鼓民力:在经济上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用了40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的经济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反观中国当下开民智、新民德做得又如何呢?毕竟“民智者富强之原”。
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做出贡献,有着“吴市场”之称的吴敬琏,今年初就在《改革尚在半途》一文中写道:中国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离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国家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一些重要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改革迟滞,一些社会矛盾已经变得尖锐起来。
人们由于社会背景和价值观上的差异,往往对这些矛盾的由来作出不同的解读,提出不同的解决之策。他们之间的分歧,完全可以通过自由和切实的讨论,来求同存异和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
“社会背景和价值观上的差异”说白了,就是在民智上需要进一步开启,或者说完善。200多年前,导致后来鸦片战争爆发,使中华民族陷入万劫不复灾难之中,起因早在英国使团第一次觐见乾隆时就显露出来了,据使团的报告:“中国所有的有关财产的法律,确实都不足以给人们那种安全感和稳定感,而恰恰只有安全感和稳定感才能使人乐于聚积财产。”
“对权势的忧惧也许使他们对那些小康视而不见,但是那些大富却实难逃脱他人的巧取豪夺……执法机构和执法方式如此不合理,以至于执法官员有权凌驾于法律之上,使得对善与恶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法官员的个人道德品质。”
这也是外国报告对中国“小康”一词的表述,也就是说中国“对那些小康视而不见”。
如果说,马戛尔尼使团看到的是现象,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的黑暗。中国是一片还没有被人类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里,理性与自由的太阳还没有升起,人还没有摆脱原始的、自然的愚昧状态。“凡是属于精神的东西……都离它很远”。这是其在《历史哲学》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前些年,由隶属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的《中国青年报》,旗下的“社会调查中心”展开的在线调查显示,82.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说谎之风日渐泛滥。受访的1865人当中,9.4%的人承认自己经常说谎,30.9%的人承认有时会说谎,26.9%的人表示偶尔会说谎,27.4%的人表示很少说谎,仅5.4%的人说自己从来不说谎。
无独有偶,也是几年前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曾经进行了一次问卷社会调查,问题是“你认为中国现在是否‘主流呈现出良好道德风貌’?”公众普遍认为,“道德滑坡状况确实存在”与“不可能呈现出良好道德风貌”,两项合计占调查样本高达97.6%。
虽说这样的调查,可能也就是“抽样调查”,其标本显现的结论,和“典型调查”所涵盖的范围显示的结论有差异,但也能透视出当下中国社会现状的一隅,和200年前马戛尔尼使团所感受的“撒谎、奸诈,偷得快,悔得也快,而且毫不脸红”没有二致,还有,“中国普通老百姓外表非常拘谨,这是他们长期处在铁的政权统治之下自然产生出来的。在他们私下生活中,他们也是非常活泼愉快的。但一见了官,就马上变成了另一个人。”
为此,使团报告总结到:“这些事例再清楚不过地昭示了中国人自夸的道德品格中的巨大缺陷。不过就像先前说过的,其错当在于政治制度,而不在于民族的天性或者气质”。
这明确指出了中国过去也罢,当下也好,“道德品格中的巨大缺陷”“不在于民族的天性或者气质”“其错当在于政治制度”。为此,就像前述吴敬琏所言:要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我们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也应当不是某个单项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而是全面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为此,他开出的“药方”是:第一,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第二,政府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实现依法行政;第三,培育公民社会,提升社会的自组织能力。同时,法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须要在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官员中树立法治观念;建立符合公认的基本正义的法律体系;实现法官的独立审判和公正执法。同时要防止极端思潮撕裂社会等等。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有效的手段,但是,没有言路的广泛开启,没有心智的完全开化,要做到这些这是水中花、镜中缘,为何这么说?就像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说的那样:事实证明,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中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深刻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十四五”时期如何适应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等深刻变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都须要认真研究并作出工作部署。
这里,习近平特别强调了“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也就是“心智”的不同属性和分属类别,并且“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有责”“尽责”“享有”其实也指出了对开启民智的理解、认识和期望。
不仅如此,着眼于中国的未来,习近平在《求是》杂志发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中指出: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其中“第三,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也就是说,要从中国人受教育阶段开始,“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真正将开启明智,像当年邓小平痛感中国足球落后,要从“娃娃抓起”一样。如果说,足球落后,只是体质上的羸弱,民智不能完全开启,就像当年也欲开启中国富强之路,“百日维新”中的领头人之一梁启超所言: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
据中国《作家文摘报》披露:1981年6月,习仲勋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协助胡耀邦处理党的日常事务(为冤假错案平反、推动组织人事制度改革、精简机构、恢复法制等)。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同时,习仲勋还有一个身份很容易被忽略,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法制委员会诞生于1979年2月,是为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而成立的权威性立法机构,第一任主任由刚从流放地陕西商洛回到北京的彭真担任。
1981年,习仲勋接任第二任主任。他们的任期各两年三个月,到1983年9月法制委员会就结束了历史使命。当时,在法制委员会民法、国家法室工作的高锴回忆起老领导人时说,他对习仲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多次跟大家讲要保护和尊重不同意见”。2013年,习仲勋100周年诞辰之际,年过八旬的高锴第一次在媒体上披露,习仲勋曾建议制定《不同意见保护法》。
还是前述严复,对开启民智做出了自问自答:民智者,富强之源也。如果说,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想必那时的台海两岸早已是一片祥和景象,而孙中山的“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风俗丕丕,而国以强”,也一定是这幅图景的最好注脚。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想必那时的台海两岸早已是一片祥和景象,而孙中山的“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风俗丕丕,而国以强”,也一定是这幅图景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