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日无作业,教育既要减负又需赋能-中国讯息网

每周一日无作业,教育既要减负又需赋能

作者:张立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11-02 21:22:39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每周一日无作业、适当布置体育和家务作业……针对家长和学生反映强烈的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问题,山西太原市近日出台新规,明确今后中小学要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全市小学实行“每周一日无作业”制度。(11月1日 央广网) 

  教育减负,喊了这么多年,但是,又或许陷入了越减越重的怪圈。是单纯的减少作业,抑或是再增加一些其他技艺类课业,教育减负这个时代课题,似乎总在探索中。山西太原、安徽合肥等地在教育减负上的探索,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提供一份思路。 

  当下,中小学生的作业,体现为种类多、数量多、难度大,有的看似是给学生们留的作业,实际上更像是给家长的作业,一些作为,家长也需要搜索专门学习才能过关。学业重作业多,让不少学生不堪其重,家长面对作业不堪其扰。除了作业之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等,也在一些地方频繁使用。 

  而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的其他能力又与生活存在脱节,这种结构上、功能上的失衡,作业又无形中加剧了这种失衡。改变这种现状,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拓展提升学生其他综合能力。 

  不管是太原的控制作业总量,还是合肥的《“十不得”通知》,都明确规定了作业的“禁忌”范围,无形中也给学生、家长和学校留下了可操作性的规范,为教育减负划清了界限。对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形,也明确了惩戒内容。这对于加快教育减负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层探索是顶层设计的重要实践来源。教育减负,是一喊再喊几十年的重要课题。怎么减负、减什么、减的渠道、减的成效,但凡涉及到教育减负的,都会被拿到放大镜下面,被学校、家庭、社会、专家等各个方面进行审视。实践的多了,对于加快形成更加完善的教育减负规范,会有更大的助益。 

  当然,也应该看到,太原、合肥等地的实践,毕竟是一个地方的教育减负实践,有着特定地域限制,有的还不够完善,或者不够权威,执行起来难免遭遇难落实或者变调走样的可能,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正、升华,以高阶位规则为教育减负提供权威指引保障和约束。 

  教育减负,只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内容,也是社会支持教育改革的一个切口。如何确保教育减负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尤其需要在认知-实践-再实践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教育减负,不单纯是数量上的减少,而是种类、结构、数量上的调整、优化和再拓展,让其更符合教育规律,需要各个方面统一教育改革的方向、步骤,减负只是一个开始,打破单纯靠做减法、不做加法的传统做法,使减负、赋能在完善教育功能时发挥最大作用。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每周一日无作业,教育既要减负又需赋能”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