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的开放有如试水温,小放小收,人民的感受不会太过强烈。大放大收,落差太大,对人们心理的严重影响,有可能打击士气。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环顾全球,冠病肆虐下,许多国家今天都在遭遇连夜雨和打头风。
邻国马来西亚因沙巴选举带来另一波疫情高峰,确诊病例日增数百甚至过千,是个严重警讯。
自疫情暴发以来,马国的一个特殊现象是,抗疫一直没有在朝野政党的议程之上。这样重大国家危机,似乎跟政治人物没有关系;卫生总监诺希山一个人扛起了一座大山,每天都有他汇报疫情的报道。
诺希山在马国人民心目中已是英雄人物,他的形象恐怕比任何政治领袖和政党人物还要正面,还要积极。
马来西亚的政治斗争一波未停,一波又起。今天政治动荡的始作俑者,前希盟政府首相马哈迪炮制“政变”,搞垮自己,土团党领袖慕尤丁暗度陈仓,上台之后,却一直没有好日子过,每日忙着应付各路明枪暗箭,像是一只摇摆不定的小小船,处处碰到险滩。最近亏他想到请求最高元首颁布紧急法令这一招,以期阻挡其他政党的夺权攻势,并为他的财政预算案护航。
马国政治形势最微妙的是,如今政坛朝野不分,在野领袖有时讲话比首相还大声。官位交易成了政治筹码,政治人物天天坐在政治牌桌前打牌,权位牌局变化莫测。
在过去半年多来被晾在一边的马哈迪,又想成为马国跨政党领袖,组织联合政府的雄心还在。日前传出他会见朝野政党人物,在马国的政治游戏下,他跟“叛徒”慕尤丁再次合作并非不可能。
诺希山前天在社交媒体上发贴文说,如果医护前线人员倒下,整个国家也会倒下。马国政治人物相信无法体会诺希山的心情,因为“后方”政治斗争形势也同样吃紧。
西方世界的疫情反弹,一波比一波凶狠,社会上已出现“防疫疲劳”。欧洲人民普遍厌战,几乎放弃抗疫战争,反限制措施的示威浪潮,在许多国家此起彼伏。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宣称疫情可以无为而“治”,甚至还时不时跟美国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的抗疫措施唱反调,更发出开除福奇的恐吓。
10月29日,法国、德国宣布再实施封城,英国、意大利也可能随后跟进。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乘机自夸美国的抗疫比欧洲做得好,他绝对不会跟随德、法的封城措施,博得群众的喝彩和掌声。
法国南部城市尼斯10月29日发生本月中以来的第二起恐怖袭击,三人丧命,其中一人在教堂内被斩首。之前在巴黎市郊发生的车臣裔少年将一名教师斩首,两件惨案显然有一定的关联。
新一波疫情失控,回教恐怖袭击卷土重来,对法国而言,是新患加上旧创复发,势必分散法国处理疫情的注意力。
法国标榜民主,维护言论自由,一向容忍(或说是纵容)媒体上侮辱回教先知的文章和漫画,给国土安全埋下了祸根,恐怖袭击在疫情吃紧的情况下暴发,并非偶然。
正是“船迟又遇打头风”,恐怖主义滥杀无辜的报复行动,可能趁欧洲各国被疫情搞到团团转的时候蔓延开来。法国的流血事件也许意味着新一轮恐怖袭击的开始,这也应该是欧洲国家所始料不及的。
全球各地对抗大传染病纷纷遭遇挫折,进一步说明政治和社会稳定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我国抗疫工作进入新的阶段,最近接连放松了办宴会办活动和现场演出的限制,11月6日起又单向解除对中国和澳大利亚维州的边境限制,是不大不小的进步,但似乎未能引起太大的兴奋。
边境开放必须互相对等,才能恢复双边人员的正常交流。如果中国也能同样撤销从新返国的中国游客的隔离措施,才能有效鼓励更多中国游客访新。
目前展望我国旅游业恢复生机,还不是时候。点滴的开放有如试水温,小放小收,人民的感受不会太过强烈。大放大收,落差太大,对人们心理的严重影响,有可能打击士气。欧洲对抗疫情就是大放大收,人民的抗拒也可能更大。
新加坡接下来的挑战,是如何保持我们的抗疫热度,前线人员无须一直保持高度的紧张状态,但出差错的概率也可能增加,这一点不能不防。诸如负责检测的实验室,因试剂盒出问题,数十人被误列为阳性,以及样本未经检测误被丢弃的例子,虽说是孤立事件,但这意味着冠病检测零误差的把关责任重大。
抗疫不只是前线人员的战争,后方的运筹帷幄和社会的支持,都是成败的关键。
因此,任何为抗疫工作添乱的企图都是不安好心。近日网上论坛教人们如何改装“合力追踪”防疫器,让防疫器失效的可恶行为不可容忍。这看来是一件小事,但却在某个程度上反映出,社会上还存在一些把防疫工作当儿戏的人。
屋漏最怕连夜雨,全民抗疫就需要全民的决心和共识,新加坡可庆幸朝野政党在抗疫的大事上没有矛盾。疫后见晴天,还需要耐心和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