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宁波孤寡老人苏美云去世三年后,突然冒出了一笔价值超百万元的遗产,更让人意外的是,遗产一半分给了邻居徐惠明,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徐惠明与同村的苏美云是几十年的邻居。苏老太早年丧夫,膝下无儿女,侄子远在外地,老人也不愿离开家乡,就一直一人生活。因为住在隔壁,邻居徐惠明常帮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且,30年不离不弃。(10月25日《央视新闻》)
照顾一位无儿无女老人30年的“好邻居”徐惠明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善有善报”——得到老人百万拆迁款50%份额的继承权。但笔者以为,这既是对“好邻居”徐惠明的一种肯定和褒奖,更是对“善有善报”的一种最好诠释。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尤其是对于一位无儿无女的独居老人来说,是多么希望平时能得到邻居的帮助和照顾。而徐惠明作为老人的邻居,30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地照顾着这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实在是难能可贵。而且,徐惠明30年如一日地照顾这位老人,压根就没有想到30年后会得到如此的“高额回报”。“好邻居”徐惠明继承50%份额的拆迁款,这无疑具有积极的正向激励作用,是一部现实的、生动的好教材。同时,这也是一个邻里“好故事”。
然而,反观我们的身边,一些人虽然同住一幢楼,甚至住在门对门,但相互之间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近年来,各地政府,包括社区、乡镇,经常性地举办“邻居节”“百家宴”等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这类活动,增进邻里之间的和睦、友谊,让邻里之间学会和睦相处,学会互帮互助,使邻里之间成为“最熟悉的朋友”。
“好邻居继承一半遗产”,这不是一种“偶然”,更不是一种“幸运”,而是一种“善心”的回馈。同时,这也是社会正能量的一种“传递”和“放大”。笔者以为,“好邻居继承一半遗产”之举,理应大力弘扬,广为宣传,从而让更多的人以实际行动去践行“好邻居”。
但愿通过好邻居徐惠明“善有善报”这一真实的事例,能唤醒更多的邻里成为“和睦一家亲”,多些和睦相处,多些互帮互助,少些“互不相干”,少些“不相来往”,从而让我们的邻里关系更加和睦,更加融洽。同时,也让“好邻居继承一半遗产”这一社会“正能量”永远成为一个“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