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当前,各地扶贫干部都在积极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找路子、出主意,一些产业发展成效也在逐步显现。但随着驻村扶贫干部任期到期,干部轮换变动,部分地方扶贫产业接续发展面临困难,可能导致扶贫产业停摆。
“干部一走产业就散”具体表现在,一是一些扶贫产品的主要销售对象是扶贫干部所在单位同事及亲朋好友,没有形成稳定的销售市场。二是有的扶贫期满离任后,继任者对前任的发展思路和其他资源不能有效接力,造成发展空当和断层。三是一些企业认为一些扶贫干部信誉高,因此愿意垫资承担产业发展费用,在知道扶贫干部要离任后,企业开始清欠、催款,导致一些扶贫产业的储备资金、现金流下降,部分扶贫产业面临破产危机。
出现“干部一走产业就散”,究其原因,一是个别扶贫干部受短期效应影响,认为自己任期内产业有成效则行,而不顾及后续的产业发展;二是有的扶贫干部工作用心不够,能力较弱,不能接续推动产生发展;三是个别扶贫企业担心扶贫干部换人后,后续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不稳定,导致再投入的资产打水漂。
“干部一走产业就散”,其结果是贫困群众不能保持收入稳定,无法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反而可能出现收入大幅下降,甚至在脱贫后重新返贫。“干部一走产业就散”,从根本上讲,是扶贫干部的动能和能量没能转换成为贫困户的动能和能量,折射个别地方扶贫不彻底。
扶贫要扶到底,让贫困群众彻底脱贫。个别地方出现“干部一走产业就散”现象,提醒各地在扶贫干部的选派上,越到脱贫攻坚的关键期越要选准配强,勇于选派精兵强将到扶贫岗位上。提醒扶贫干部把产业扶贫的重点放在提高扶贫对象参与程度上,推进其信心和能力建设,完善贫困户与相关企业或政府乃至社会力量的沟通机制,让贫困户发挥主体作用。提醒各地在产业选择和引进企业上要遵循市场规律,为扶贫企业安心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否则“来一任领导、换一个产业”最终损害的是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