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挤早晚高峰”被大数据“打脸”是好事-中国讯息网

“老年人挤早晚高峰”被大数据“打脸”是好事

作者:江德斌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6-03 12:35:10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老年人起得早,喜欢赶早班车,去公园锻炼身体、菜场买菜,结果就造成与上班族时间冲突,导致公交车早高峰时被挤爆。这样的传言在各个城市都有,时不时还有网友曝光、媒体报道,称上班族与老年人因挤车、让座发生纠纷,以致社会舆论将矛头对准老年人,认为老年人不应跟上班族挤车,早高峰时不应给老年人免费待遇等等。可在大数据下,“老年人挤早高峰”却被证伪,还了老年人清白,也令人松了一口气。 

  从北京市发布的公交车大数据看,通勤人群出行有明显的波峰波谷,而老年人出行趋势则比较平缓,没有典型的波峰波谷。通勤早高峰在7点半到8点之间,8点之后明显下滑,而老年人基本在9点之后出行,没有产生明显的叠加效应。而且,老年人的出行还能补充公交车低谷,从而熨平曲线波动,让公交车减少空载浪费情况。 

  显然,这个结论与传言不一致,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确凿明晰的数据分析,更有说服力,相比模糊的传言,也更容易令人信服,藉此逐渐消除传言所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其实,被技术“打脸”是好事。如果不是大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很多人还会对“老年人挤早高峰”信以为真,还会将公交车的拥挤归罪于老年人,而嚷着要剥夺老年人的早高峰免费乘车权,从而造成误伤。 

  事实上,传言的伤害已经造成了,现在网上已经形成了对老年人的一种歧视,一有年轻人与老年人的纠纷事情发生,就会将矛头指向老年人。而且,不仅是“老年人挤早高峰”,还有大妈占座、扶老讹诈、熊孩子惹祸等,都有将个案普遍化、事实传言化的情况,给这些群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 

  大数据证伪“老年人挤早高峰”传言,乃是技术赋能的一种体现。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遍应用,以往很多相对模糊不清的概念、领域,都在逐步被数据化、智能化技术重构,揭开了真实的面纱,有的被证实,有的则被证伪。那么,也可利用信息技术和,对其它传言进行数据化分析,以揭开事实真相,澄清虚假成分。

责任编辑:XW139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老年人挤早晚高峰”被大数据“打脸”是好事”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