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9日,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对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罗秉乾犯过失致人死亡罪、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陈美莲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案进行了审理。
一年多了,“李心草”似乎成为一个悲悯的符号,不仅是因为突如其来的溺亡、花季年龄的陨落,更是因为其中待解的“谜团”、人们对司法正义的关注。如今这起案件可谓真相大白,检察机关认定被告人罗秉乾应当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可以,司法正义没有“缺席”,更不会与李心草一起“溺亡”。
曾几何时,李心草的“溺亡”引起舆论轩然大波,案件中的“谜团”让人雾里看花,一个个疑点备受人们关注。从2019年9月9日去世到今天,对于父母家人摧毁性的打击、她的家人拼命为她讨公道的努力、司法部门一步步深入审理揭开真相,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都与司法正义紧紧相连。令人欣慰的是,盘龙区检察院指控,被告人罗秉乾致使李心草情绪、行为失控,造成坠江溺亡的严重后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既是对逝者的最好告慰,也是对司法正义的应有诠释。
人命不是草芥,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获得善待的权利,每个人的死亡都应该给予公正的对待。此前,面对女儿离世的惨痛现实,如果不是李心草的父母坚持要为孩子讨一个说法,这个案件可能以“相约自杀”的论断而结案。然而,公正的司法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也不会忽视任何一个“谜团”。随着公众的关注,司法部门的重视处理,李心草案“峰回路转”,更让人窥见李心草生前屈辱,背后存在怎样的暴力。如今,这一切“沉冤昭雪”,从立案侦查到公正审判,抚慰了一名屡遭苦难裹挟的母亲,恶人也必会遭到“恶报”。
法治之光照拂,被侮辱的人终能感受到法律的温度。人死不能复生,李心草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18岁。但是,通过为李心草找回真相与公道,揭开李心草之死谜团,才能告慰逝者,抚慰生者,体现对生命的敬畏,才能让公众坚定对法治的信仰。斯人已逝, 但真相水落石出,正义没有被“溺亡”,司法部门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作恶之人也会得到依法处理。从中我们也看到,李心草案之所以备受舆论关注,是因为民间朴素的道德正义和法律信仰,而舆论监督的加持、公开透明的审理,让这起案件有了足够的司法“公信力”。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李心草案用公正审判维护司法尊严,让逝者感到正义,让社会看清真相,让罪恶受严惩,让我们更加坚信:法律不会冤枉任何一个好人,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