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用户微信账号被封以后-中国讯息网

国外用户微信账号被封以后

作者:薛之白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9-15 21:03:14

表哥遇到了一件烦心事。

我家亲戚们天各一方,微信群是平日联络的主要渠道。大家互发红包,聊各自的生活,也经常转发一些新闻。除了我每天按时把《联合早报》公众号文章推荐给大家外,最活跃的就是表哥,他转发的时政新闻,总能在群里引起讨论。

然而接连三四天,表哥突然一声不响。我心下疑惑,便私聊问他情况,也未回复。怕他出事,我只好拨打手机号,原来,他的微信号被封了。

表哥说,被封应该是转发了“敏感内容”,估计是一篇谈中美关系的文章。他尝试去投诉解封,但是得不到实质性答复,只好准备注册新账号。表哥苦恼地说,原来的账号里还有钱,不知道还能不能用了。

表哥的遭遇让我想到一则新闻,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一名男子8月15日从腾讯用户接待中心坠楼身亡,其兄长称,弟弟因微信被封,支付功能无法使用,影响做生意,多次申诉无果后选择了自杀。腾讯则回应称,坠楼者的微信账号被人举报色情骚扰,平台根据网络管理规范予以封号。

账号被封影响支付功能,甚至导致资金被冻结,遇到这种情况的用户并不少。这其中又包含了三个问题。

首先,账号被封有没有合理依据?虽然腾讯声称按照网络平台规范来管理,但其中有很多模糊地带,尤其涉及所谓“敏感内容”,总是语焉不详。是当局的意志,还是网管员自己的判断?具体触犯了哪条法律?在微信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生意往来等各个层面的今天,账号被封近乎“社会性死亡”,很多时候连“死刑判决书”都拿不到。

其次,申诉渠道是否有效?我运营的公众号曾遭封禁,也碰到过侵权事件,根据经验,申诉的手续极为繁琐,在系统指引下,常常要从一个AI客服转到另一个AI客服,得到的答复却都是官方辞令。好不容易找到了人工客服,沟通半天,对方来个“要向上级汇报”,此后就石沉大海了。

除以上两点外,真正关键的是,微信将社交属性和金融属性统一的模式是否合理。中国两大巨头,阿里发家于电商,腾讯则专攻社交。为了挑战支付宝,腾讯利用自身长处,将支付和理财功能嵌入微信中。发红包、转账、扫码支付,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还有很多人通过微信购买保险、基金等理财产品。然而,一旦账号被封,支付功能就无法使用,即便可以通过特别渠道取出里面的钱,对于微商、小贩等高度依赖个人账号金融功能的人群来说,也将蒙受巨大损失。社交与金融一体化带来了便利,也埋下了风险。

人们在比较微信和WhatsApp、LINE等应用的时候,往往提到前者的多功能性,但也应看到其隐患。在中国这样管理不够透明、平台一家独大的地方,社交软件的使用有不确定性,而资产管理最需要的恰恰是安全与稳定,两者天然矛盾,将它们放进一个篮子里,风险是必然的。

很多新加坡人在中国学习工作生活,也已习惯使用微信,然而牵扯到财务安全时,上述风险必须考虑。另一方面,新加坡的国情和法规虽与中国相异,但随着电子支付和网络金融的发展,未来或也会面对软件的社交与金融功能嵌合带来的监管问题,值得当局在制定规则时慎重考量。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国外用户微信账号被封以后”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