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致命的口罩傲慢-中国讯息网

欧美致命的口罩傲慢

作者:纪赟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9-01 13:21:28

进入8月,全球冠病疫情一直未有缓解,不但热点地区依旧,不少国家疫情还有卷土重来之势。身处东西方交汇点的新加坡,加上其贸易自由化的内在特点,更是处在飓风眼里,不但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整个社会也处在艰难的停摆阵痛之中。

然而前几天的一则新闻颇被各国风传,即武汉一水上公园的音乐派对有数千人参加。与欧美各国仍在疫情中挣扎不同,武汉这个疫情暴发之地似乎已恢复了正常。这并非只出自直观印象,以8月22日为例,中国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5例,境外输入12例,偌大的中国,其总体情况甚至比新加坡这个弹丸之地还要好得多。

在经济发展程度与医疗条件都明显更好的欧美国家,疫情却肆虐依然。在3月1日以前,整个疫情的震中主要是在中国,但这种情况很快发生变化;到4月1日为止,仅一个月之间,美国从30例感染这个几乎可忽略不计的数字,爆炸性地增长至超过21万。

明显的问题就是,除了深层的民主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性的原因,具体措施上美国政府没能及时像中国那样,限制大规模聚会与旅行,检测不够充分,以及个人防护措施不力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导致疫情控制的效果不同呢?在此,我觉得口罩就是一个颇为理想的象征。

如果简单地回顾一下,西方世界对于口罩那极其迟钝且逐步后退的态度,实在是颇耐人寻味。我至今还记得,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疫情不重的2月份一次又一次地指出,并不建议人们用口罩来预防冠状病毒。非常不幸地,这也与以西方科学界为主导的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方针相呼应。至3月初白宫做疫情例行简报时,美国国家过敏症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依然重申“不须要戴口罩”。

这一原则,直至在一个月内感染数十万之后才出现了松动。4月份时,CDC主任终于表态,须要重新考虑戴口罩的指导原则。不过,此后还是拖延了极其漫长的时间,才在学界与政界逐渐达成多数共识。要到美国疫情已经完全失去控制先机的7月14日,福奇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表示:“美国卫生官员在冠病疫情早期向公众传达戴口罩的好处时出现了‘失误’,损害了口罩作为公共卫生工具的‘信誉’。”

信誉同时受损的,还应包括以福奇自己为代表的美国CDC与世卫组织。他们作为应该担负起指导科学防疫的知识界,却因为如此明显的误判,加重了此次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负面影响,并使数以万计的患者失去了生命。

美国CDC从一开始就强调“没有证据表明,口罩对保护没有被感染的人是有效的”,却忽略了一个并不需要科学实验,仅仅常识就可明了的事实,即除了“没被感染者”的情况须要考虑之外,戴口罩也可以防止“感染者自己”的病毒传播。

欧美科学界在防疫初期的傲慢认知,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其他国家,也包括新加坡的防疫工作重点。虽然我们现在可能已经忘记,当初联署呼吁居民出外要时刻戴上口罩的四位医生,但这些以自己正确的职业判断,来吹响警笛的普通民众英雄,依然值得我们致以敬意。

回顾一下卫生口罩的近代使用史就可发现,它与人们对于带菌唾液而导致传染的发现有关。正是1918年的流感大暴发,才加速了此一进程,因为“正确使用口罩可以大幅度降低”流感传染风险。但是即使当时,口罩也激起了无数政治性的无谓争议,因为它俨然成为了政府过度干预公民自由的象征。

政党间的争斗,更是将一个纯粹的医学问题,泛化成为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无聊争执;与此同时,则是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那次致命的流感大暴发。傲慢的人们总会以为,流行性病毒,包括今天的冠病病毒会对“自由与民主社会”手下留情。

就在刚刚,我看到一则让我苦笑不已的新闻,指“图卢兹周三(8月19日)成为法国第一个强制执行户外口罩令的城市”。我不知道还要死多少人,才能让傲慢的人们把口鼻蒙上?毕竟,死人是不需要口罩的,只有活人才需要。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欧美致命的口罩傲慢”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