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的东南亚外交:深化与变化-中国讯息网

安倍的东南亚外交:深化与变化

作者:大庭三枝 阅读量:11415222 发布时间:2020-09-01 13:18:09

自2012年底安倍晋三政权第二次诞生以来,到日前安倍表明因健康原因辞职的约八年期间,日本和亚细安各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到深化。在政权正式开始的2013年,在日本—亚细安友好合作40周年契机的助力下,安倍政权推出重视亚细安的外交政策。

在执政初期的两年里,安倍和当时的外交部长岸田文雄访问了亚细安10国,宣扬了重视亚细安的信号。日本和亚细安之间的合作关系,扩大至涉及安全保障方面的动向,在安倍执政前就已经存在,具有象征性的安倍和岸田走访亚细安的动作,也同在这条轨道上。

但是,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台后,中国政治的存在感越来越强烈,对亚细安的外交也十分活跃。对日本来说,与亚细安各国的合作比以前更加重要,而且在安全保障方面的合作比重尤其加大,也给日本和亚细安各国的关系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其中之一就是,2016年11月在老挝万象召开的第二次国防部长级会议上,当时国防部长稻田朋美提出“日本—亚细安防卫合作倡议”。这个愿景虽然强调要推进提高亚细安个别国家及整体防卫能力上的合作,但是作为具体的措施,装备、技术转让、防卫装备、技术合作相关的人才培养也纳入其中。

此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部分亚细安国家,和日本之间的防卫合作开始扩大。例如,2016年2月和菲律宾、2018年4月和马来西亚签署了防卫装备和技术转让协定,向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提供了10艘巡逻船、13艘高速船和用于练习的TC9飞机。

另外,日本在2014年及2015年向越南提供二手船舶和海上保安相关器材。2017年1月安倍在和越南总理阮春福的会谈中,同意提供六艘新造的巡视船;两国于6月正式签署协议。

此外,日本2017年向马来西亚提供大型巡视船。

这些合作强化了日本对亚细安各国提高海洋执法能力的支援;另一方面,也有牵制中国在南中国海开展活动的作用。扩大来说,可以将它定位为,在维护包括南中国海区域在内的东亚,到印度太平洋的海洋秩序稳定上,安倍政权的“积极和平主义”所作出的具体贡献的一个实例。

另一方面,关于安倍政权到底有多重视亚细安各国的问题,让亚细安各国抱有疑问的是“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FOIP)构想。2016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演讲中,安倍实质上提出这个构想;但在之后日本政府关于FOIP构想具体公开的资料中,并没有提及亚细安各国在本构想中的定位。

对此,亚细安各国提出批评,表示不要忽视亚细安,以及不能附和与经济上有密切往来、政治上影响力不断增加的中国进行对抗的倡议上保持一致步调。为了回应这些批评和担忧,日本政府立即在FOIP说明资料上,补充了亚细安定位的部分。另外,由于日本渐渐与中国进行协调,FOIP构想中牵制中国的色彩也稀释了。2019年,亚细安各国提出了亚细安自己的印度太平洋构想——亚细安印太展望(ASEAN Outlook on the Indo-Pacific,简称AOIP),其内容与日本FOIP的大体方向没有很大出入。

尽管如此,特朗普政权强烈地表现出对华强硬姿态后,美中关系极度恶化,日本和东南亚各国都在为如何在这一夹缝中,与美中保持什么距离而苦恼。此外,在冠病疫情危机中,中国向亚细安各国提供了口罩外交的“糖块”,也挥舞着强化南中国海实际支配的“皮鞭”,以软硬兼施的方式展示对东南亚扩大影响力的动作。

近几年来,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也有增加的趋势。在这场危机中,有统计显示,亚细安和中国的贸易量正在增加,两者的经济关系在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强烈反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露骨举动。美国在应对冠病疫情方面的合作上虽然落后一步,但美国以航行自由的方式在亚洲展示了其存在感;同时,今年7月,国务卿蓬佩奥就南中国海领土纠纷问题否定了中国的主张,并明确表示改变以往的态度,站在亚细安各国一侧。

至此,日本不得不对美国提出的、在远比日本还要明显牵制中国的FOIP上,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致步调。今年8月中旬至月底,美国海军举行了第27次环太平洋联合军演(RIMPAC),来自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来自亚细安的文莱、菲律宾、越南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如上所述,亚细安和日本在日益高涨的美中对立中,共同面临如何与两国构筑关系这一课题。另外,受日本在东亚相对地位低下的影响,日本与亚细安各国的关系,正从以前日本作为支援方,亚细安各国作为受支援方,这样单纯的垂直构造开始逐渐变化,根据1977年提出的福田主义,日本和亚细安间的“对等关系”不断成型。

为了确保地区的稳定,在日本—亚细安的联系和合作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要素这一事实的基础上,继承安倍政权的新政权,应该进一步加强与亚细安的关系,推进双方有实质性且实效性的合作。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安倍的东南亚外交:深化与变化”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