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才是用”与社会正义、多元文化与敏感言论,以及政治多元性与国民共识,这三个方面恰恰是新加坡在转变期的深水区,过去让我们繁荣进步的制度在行之多年后,一些部分变得僵化,应该在这个临界点上进行坦诚的检讨。
房子住的时间长了,很多潜藏着的毛病不是没有发现,就是被其他更重要的事情绊着,把看似还不严重的问题先放一边;或者先将就着,到时再说。
因为冠病的病毒阻断措施,我和住了20年的房子有更多时间在一起,许多平时凑合着用的东西不再能凑合了。比如点燃炉灶,其中一个炉的电线短路,一通电源火花就啪啪打个不停;极少用的冷气机也因为年久失修自愿退休了。它们都不是毫无预警地罢工,只是我一直搁在一边,不想为它们改变我的日常安排。
平时东西坏了不论是修理还是汰旧换新,相对容易,病毒阻断期就麻烦了。比如说,换了冷气,请不到油漆匠重新粉刷,得对着大片斑驳处处的墙好几个星期。
凡事都有时效性,在它彻底崩坏之前总有个临界点,如果能马上处理,不论维修还是汰旧换新,带来的问题必定比较容易解决,甚至可能脱胎换骨,变得更好。如果不去处理,最后的分崩离析是难以避免的。房子如此,国家体制也一样,这个世界没有永恒不变的好制度。
虽然西洋谚语说:如果没坏,就别修它(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如今这种观念已过时,再好的制度也有变坏的可能。当初有这样的谚语,我想是因为资源匮乏环境里形成的传统观念相信,没有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就去改变,形同浪费。但这种想法有时会使人错过改善的时机,最后只能打破了重建,造成更大的损失和痛苦。
在制度建立者和反建制思想还能沟通的时候,是转变的最佳时候。上星期一观看新加坡第14届国会正式开幕,听了哈莉玛总统代表政府宣读的施政方针后,更深刻地领会到我们正处于这个临界点。
本届政府的施政方针除了谈到处理冠病带来的健康和经济危机,还有人民在这个僧多粥少的时刻最担心的就业市场,也突出谈到“唯才是用”与社会正义、多元文化与敏感言论,以及政治多元性与国民共识。这三个方面恰恰是新加坡在转变期的深水区,过去让我们繁荣进步的制度在行之多年后,一些部分变得僵化,应该在这个临界点上进行坦诚的检讨。
“唯才是用”(Meritocracy)近年来招受不少批评,其中一个原因是长期优胜劣汰的筛选过程,形成一种特定的价值判断,让被视为“优”的,不断地自我复制,最明显的就是有能力的人给自己的孩子各种增益课程,早早启发他们的智力,带他们到处增广见闻,培养出来的子女也会比较优秀。
执政党也意识到“唯才是用”的局限,他们的回应方式是一直强调通过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流动。所以,在介绍本届新候选人时,执政党一直强调他们清寒的背景,希望以此来说明政府建立的制度公平地让不同出身的人有机会发挥所长,甚至出人头地。然而选民并不买账,因为他们看到的是这些贫寒出身的人,在经过唯才是用制度筛选过,现在毕竟和自己不一样,甚至因为他们的能力与才干太高,更不能理解一般民众的疾苦。
让人颇为无奈的是,社会再怎么公平,总有人会落在后面,而面对生活的压力与挫折,善良的人比有才干的人更令人敬重,因为才干是跟着个人的,而善良可以福泽社会。所以社会的公平正义不能只在制度上完成,守住“唯才是用”的同时,要强调有才能的人本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为社会创造更大的利益。不仅要为善,而且必须以彰显而不张扬的方式,让社会看到善良的一面,以打破“干才必定带来财富,而为富必定不仁”的既定观念。
第二个面临改变的是对敏感议题讨论的方式。自由,无疑是崇高的价值,但是它并非没有边际。自由的前提是自律,而自律不是束缚,而是维护自由的责任。
过去,政府根据历史经验担心别有用心的人煽动种族与宗教等敏感神经,造成社会动荡,所以鲜少公开讨论,人们看到这方面的信息,通常是有人触了法,需要面对惩罚。因此,一般人对这些课题产生的不是理性的认识和自我节制的讨论,而是不可越雷池半步的恐惧感。
开放的社会不应该让人活在恐惧中,应该趁社会对体制的信任仍然超过不信任的此刻,进行坦诚的沟通,制定符合时代的自由言论界线,让人们以自律的方式公开沟通,而不是因为感觉受到“政治正确”约束,转到私人空间肆意发言。
选民要非执政党来制衡政府,是民主观念的重要部分,是民主制度无法逃避的。放眼第14届国会,非执政党的民选议员和非选区议员多了,再加上官委议员,新加坡人选出的是一个更多元但不失理性的国会。
反对党领袖毕丹星代表反对党和非选区议员恭贺陈川仁连任议长的发言中肯定议长的表现,也重申工人党希望政府能透过更多的特选委员会,加强政治问责与透明。他的演讲颇具理性和君子风度,让人期待这个有更多资源、能够获得关于国家安全、对外关系等机密报告的反对党领袖,在领导非执政党议员们议政时能提升整个国会讨论的素质。
新加坡正处于理性与多元诉求同时存在的时候,长期执政的政府意识到改变的必要,而人民选出来制衡政府的反对党代表也认同新加坡精神和提高国家声誉的重要性,这是能够有共识地改变的最佳时机。明天国会就开始议政,期待本届代议士们完成他们在这一时刻的重要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