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十年禁渔是对“母亲河”的敬意-中国讯息网

长江十年禁渔是对“母亲河”的敬意

作者:奇峰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8-25 12:14:57

  拿出十年时间,平复母亲河的创伤;拿出十年时间,让亿万斯年进化而来的生命休养生息。这是对祖先也是对子孙的责任。“鱼虾自舞,但一舸芦花,数声霜笛,鸥鹭自来去”的长江,未来的人不能只从古诗辨识。(2020年9月23日新华社)   

  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长江中水生生物超过4300种,而其中还包括多达400余种可供人类食用的鱼类。可是,由于连年来的酷渔滥捕,加上工业排放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致使长江水生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世界生物“孤本”都面临灭绝风险。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做出了“长江十年禁渔”的重要决策,以此来平复“母亲河”的创伤,让亿万年进化而来的生命能够休养生息。   

  长江十年禁渔,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生态健康,不仅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与长远发展,更体现了“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责任担当,以及对千百年来用甘甜乳汁哺育中华各族儿女“母亲河”的崇高敬意。   

  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确实,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长江以其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和丰沛的水资源,不仅让沿岸的民众享受到了捕捞之利,也为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贪利用之便而不思保护之责,不仅会让“母亲河”面目全非、容颜不再,更可能遭到大自然的猛烈报复而付出惨痛代价。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从而极大地助力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持续繁荣进步,将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基本形态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必须把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按照大自然的固有规律开展活动,做到“取之有时,用之有度”。   

  长江十年禁渔,是在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伟大工程,不仅无经验可寻、无借鉴可觅,更因长江从西至东长达数千公里、流经数个省市。因此,长江沿岸的各级党委、政府,不仅要高度重视、心怀全局,更要打破部门分割、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不利于取得“禁渔”成效的旧有管理体制;同时,广大民众也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响应、广泛参与。只有这样,党中央、国务院的这项重要决策部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从而让长江生态得到极大恢复,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长江十年禁渔是对“母亲河”的敬意”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