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应该如此沉重-中国讯息网

爱不应该如此沉重

作者:梁海彬 阅读量:8388105 发布时间:2020-08-16 12:40:17

最近在网上出现了无厘头的写诗梗:随意写几句话,只要最后搭上一句“像极了爱情”,就极富诗意了。网民争相仿效,台湾导演苏三毛也凑热闹:“冷气师傅说这周不会来,下周也不一定,像极了爱情”;就连台湾政府部门也参与其中。

但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那么富诗意。有些“爱”沉重无比,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

疫情期间,许多国家进入了封锁状态,家庭成员必须在同一屋檐下长时间相处。于是另一场危机发生了:全球各地家庭暴力的案例激增。今年4月份,联合国对此表达关注,呼吁采取措施对抗家暴。

有人称之为“第二个疫情”“疫情下的疫情”。但在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之前,家暴问题其实一直存在,其严重程度早已被称为“大流行病”了。

家暴受害者多数是女性和孩童,在大封锁期间,施暴者不仅有更多机会施暴,受害人也难以获得帮助。例如:法庭只处理必要和紧急的案件,一些家暴案例若不符合“生命受到威胁”的条件,不会马上受理;孩童无法上学,多了和施暴者相处的时间,少了向学校教师求助的机会。受害者也有可能害怕感染病毒,而选择不到医院和诊所求助。在隔离的情况下,她们无法向远亲近邻求助,也无法搬出去住。庇护所倘若额满,也没办法接受更多受害者,导致她们求助无门。

妇女行动及研究协会(AWARE)最近公布了呈交联合国人权事务的一份报告:和去年同期相比,协会收到的求助电话在3月、4月、5月,分别增加了65%、119%、137%;这些数字还不包括那些不敢或无法报案的受害者。

其实从4月份到5月份,警方接到了476个家暴案件,比阻断隔离之前增加了22%。

家暴也不仅限于人身暴力,很多常见的虐待手段包括让对方和社会隔离、隔绝;向对方制定详细的行为规则;向对方进行持续的监视;限制对方的经济自由或求助医疗服务的管道;贬低对方的自尊心等等。

但家暴不应是私事,我们都应该为家暴受害者提供协助。6月份,本地社会服务机构Pave推出了新的手机应用,在裕廊、杨厝港、丹戎巴葛和义顺进行测试。一旦有人通过应用报案,手机程序可以通过定位系统,召集附近的义工为受害者提供协助。

本地有一项企划“Open Home Network”(开放居家服务网),鼓励人们开放自己的家,为高风险的受害者提供暂时的避风港。在阻断措施期间,该企划和“无家可归的心”(Homeless Hearts of Singapore)联手,让不少受害者得到了适当的协助。当然,这项企划无法取代社会服务机构的专业功能,但能够为公众进行教育,鼓励国人多为弱势群体施舍奉献。

还有一种家暴情况,不是伴侣或父母施加在配偶、孩子身心上的暴力,而是家庭帮佣、外国籍配偶等所遭受的家庭暴力。这或许要另文阐述。

家不应该是施暴所,爱更不应该如此沉重。全国在疫情之前的“常态”下,“每三个女性中就有一个会在一生中遭遇暴力”。我们再也不能回到那样的“常态”!把疫情化为转机,进行反省和教育,我们理应致力创造“新常态”:一个让妇女、孩童和弱势群体不再受到伤害的新常态。这,才像极了爱情。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爱不应该如此沉重”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