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旅游业前景严峻-中国讯息网

疫情冲击下旅游业前景严峻

作者:蔡永兴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8-06 08:50:20

打从春节过后,冠状病毒疫情对全球的蹂躏,似乎有越来越凶猛的趋势。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旅游是在个人达到尊严和自我实现需求的层次才出现的欲望。因此,若有任何大环境风吹草动,旅游业总是第一个先倒下,最后一个爬起来的行业(LIFO, Last-In-First-Out)。

和2003年沙斯疫情比较,冠病疫情蔓延全世界,无一幸免;再加上种种隔离和封锁措施,对旅游业的冲击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在仍未寻找到有效的疫苗之前,新加坡旅游局为推动内需,推行“重新探索新加坡”,是应对燃眉之急的举措。与其直接提供救济金,倒不如刺激内需,为旅游业维持就业,扶持经济活动。

既然如此,我们必须认清这是权宜之计;毕竟冠病疫情所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和国际局势动荡(中美纠纷的不断升级),继续削弱大家出游的欲望。要恢复到冠病之前的水平,我们唯有卧薪尝胆,等待旅游复苏。

在这非常时期,我们必须理清思路,认清哪些是短暂,哪些是行业转型的必须措施。就以大型展览会议为例,由于人数的限制,有关当局考虑测试混合线上和线下的模式来举办大型展览,线上人数可以高达千人,线下允许50人参展。

我们知道旅游业是实体消费经济,需要实体客留在本地花费,才能达到旅游对新加坡经济的实际贡献。我们要认清线上虚拟会展,是会展公司短期保留品牌的措施;但我们不可坠入误区,饮鸠止渴,把此混合运作模式视为未来常态。

旅游业的未来挑战将是艰巨坎坷的。有如蛇梯棋,世界在这次冠病疫情,踏到了大蛇下跌了几十级,进入冬眠状态。其实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早在5月就已经发出警告,估计今年国际旅客量可能比去年下跌多达80%。旅游业本质是大硬件大资本投资,举凡客机、游轮、酒店、景区等等,动辄就是几千万元、几亿元投资。说业务转型,就犹如大船难转弯,也不是那么容易做资产套现和业务调整的。

未来的旅游业会是劫后余生的严峻环境。短中期内,世界旅游需求将大不如前。加上各个国家(特别是中国)鼓励国内游和区域游,出境的国际旅客将会相应减少,养活不了那么多的酒店、旅行社和景点。

旅游复苏是迟早的问题,而旅游业者也必须为未来的重启做好准备。

面对危机,如无危境,何来契机?我对未来的旅游市场走向有以下三个观点:

传统旅游城市如印度尼西亚的峇厘、泰国的曼谷等,由于前期大量投资而造成的大幅度供过于求,僧多粥少,未来恶性竞争打价格战而衍生大幅度市场淘汰,将会是不可避免的。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唯有拟定策略,避开赤裸裸的价格战,新加坡的旅游业才可以开辟生存的新空间。追根究底,出行旅游追求的就是安全和另类享受。

观望全球旅游业的未来趋势,旅客将会寻求安全至上的旅游地点,非比寻常的特色体验,自由行、个性化旅游方式、健康养生旅游、自驾游、自由行等,以取代密集式(航空、游轮)旅游。

虽然表面上我国疫情累计确诊病例偏高,但那是由于我国高透明度地计算包括客工宿舍感染病例。事实上,在疫情控制和整体的医疗体系的承担力,我国仍享有良好口碑。我国医疗设备充足、社区感染率和死亡率也低,截至本月4日仅有125人留院治疗,没有病患在加护病房留医。

利用新加坡的优势,我建议中短期战术性计划,带动所有旅游业者,把新加坡打造成一个超级旅游景区,为有旅游预算的国际旅客,提供安全至上的旅游体验。

只要旅客在入园(入境)之前,做快速检测呈阴性通关,他们就可以尽情享受在“新加坡景区“之内的所有吃喝玩乐活动。入“园“后,如果游客不幸感染冠病,政府将提供“打包票”保险,承担其医疗和隔离的所有费用。再加上推出更多网红经典体验(如推广娘惹活动,以配合现在红透半边天的《小娘惹》大陆版连续剧),吸引年轻族群前来新加坡打卡。

如此安排,我们就可以妥善照顾到游客所顾虑的出行安全和另类享受的考量。试问,除了新加坡和其他少许城市(如台湾),还有哪些旅游城市,能有如此能力争取到旅客的安全信心考量。到时,我们就真的可以对外来旅客大声说“三天还不够,非常新加坡”。

至于长期性的策略性计划,我期待业者和旅游局能够紧密配合,争取政府的支持,落实“具有新加坡特色的世界城市”深度游的长远战略。

虽然看似飘渺不定不着边的战略,其实不外乎落实旅游的终极挑战;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之下,为高端游客的类群(商务、家庭亲子、乐龄、康养旅游等),提供“具有新加坡特色的世界城市“的非常体验。

只要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虽然这次疫情会无情地摧毁旅游业过去几十年的业绩,我深信在旅游局的支持和业者不屈不挠的坚持下,旅游业将会卷土重来,重见曙光。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疫情冲击下旅游业前景严峻”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