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北京朝阳花家地小区一老人突发疾病。急救人员将老人用轮椅抬下楼时,受楼道里堆积杂物的影响,只能放慢速度费力将老人抬出楼。近日,记者探访多个小区发现,很多居民楼存在楼道堆放杂物的问题。一些社区曾多次进行杂物清理,但“屡次清理屡次出现”。物业管理专家舒可心表示,楼道杂物堆放不仅不文明,还违反消防法。社区没有执法权,只能劝导,治理存在困境(据8月2日《新京报》)。
如果说“高空坠物”是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楼道乱堆杂物无疑是现代城市小区的“消防之痛”。我们都知道,高楼一旦发生火情等紧急事故,电梯停运,步行楼梯就成了唯一的逃生通道,而此时“时间就是生命”,任何阻碍畅行都可能酿成巨大的次生灾难。不仅如此,楼道堆放的各种杂物,大多还都是“见火就着”的易燃物件,一旦被火情波及,逃生通道显然也就成了“夺命之路”。另外,还有一些住户,习惯将电动车停放在楼道内充电,这同样也是巨大的消防隐患。
楼道乱堆杂物,几乎是全国所有城市小区的“通病”,所存在的“治理困境”同样也是共性问题。一般情况下,对于乱堆杂物严重的楼道,社区或物业在接到投诉后,往往也只能上门规劝和帮助清理。但“好景不长”,用不了多长时间又依然如故。社区和物业没有执法权,在乱堆杂物已成“顽疾”的情况下,原本对这一行为“痛心疾首”的住户,也开始不自觉的将家里“留置无用弃之可惜”的各种杂物存放在楼道内,形成了“恶性循环”。
为了畅通楼道,不少社区和小区物业也是费尽心机,笔者所在的小区物业,就将地下车库一片闲置空间用来专门堆放住户杂物,然而一是空间有限,根本不够堆放。二是不少业主嫌麻烦不愿将杂物从楼道移出,结果收效并不明显。有住户甚至“希望”发生一场火灾,用“血的教训”来警示楼道乱堆杂物的危害。
的确,在法治社会下,没有执法权的居民社区和小区物业,面对普遍存在的楼道乱堆杂物现象,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面对危及居民生命安全的这一“消防之痛”,又必须要做到彻底整治。在笔者看来,解决楼道乱堆杂物问题,既要“群策群力”,更要纳入政府行政执法的处罚范畴。由住户监督和小区物业规劝的方式,对楼道乱堆杂物进行逐户劝说清理,对于不听劝说又拒不清理的住户,可通过社区移交政府行政执法部门进行处罚。为巩固清理成果,小区物业应当与“楼长”联合起来进行常态化的巡查,发现新存放杂物及时清理,不要等“杂物成堆”才集中处理。
另外,政府基层部门尤其是居民社区要加强和普及对楼道乱堆杂物危害的宣传教育,通过一些活生生的案例警示小区居民,深刻认识楼道乱堆杂物的严重危害,让“拒绝楼道乱堆杂物”成为小区居民的一种自觉行动和居住习惯。应当说,大多住户皆有“从众心理”,能够持续保持楼道内的干净清爽,遇有堆放马上阻止并迅速清理,久而久之,“盘踞”在城市小区楼道内的这块“消防之痛”,一定会得到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