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网络热搜的“四川籍女大学生在青海失联”的消息,如今终于尘埃落定。结果非常令人痛心和遗憾,根据警方发布的消息,黄雨蒙的遗骸在可可西里被发现,一个年轻的生命香消玉殒。我们在悲痛和叹息的同时,更应深刻反思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缺课”,并通过及时“补课”,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常言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然而,黄雨蒙却“反其道而行之”,一个花季少女独自进入无人区。看看警方发布的简要叙述:一个人坐火车到格尔木,一个人坐车到可可西里,一个人在无人区睡帐篷。这些做法已经“超出了勇敢的范畴”,缺乏对大自然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是“任性”和“鲁莽”的体现,是将危险置之度外,甚至是拿生命开玩笑。诗和远方是可以探寻的,“女生独游”和“无人区”也无原罪,但前提是一定要注意安全,要知道其中的凶险存在,任何野外探险、徒步穿行无人区、极限运动,都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充足的准备,把风险系数降到最低。否则,“诗和远方”就会成为亲属的哭丧之地。
有果必有因。女孩为什么会一个人去可可西里?从黄雨蒙朋友的口中,我们也许可以猜测出她独自旅行的原因:一个原因据传她是女文青,向往诗与远方,去可可西里能够荡涤自己的灵魂;另一个原因是学业受挫,心情不顺,以旅游来“解压”。但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都不应“耍大胆”,都不应忽视生命禁区潜在的危险,都不应把安全抛在脑后。探寻“诗和远方”本来没错,二十出头的学生出于迷茫、逃离、向往远方等各种理由,总爱跑去人迹罕至之地。但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要脑子一热、行李一扛、动不动就搞出走。迷茫的时候,不妨多一些坚韧、有一些妥协,毕竟生命没了,其他的意义也无从谈起。
生命真的很珍贵,有时也真的很脆弱。近年来不断曝光的大学失联及遇害事件,暴露出大学生自身生命安全意识的薄弱,也暴露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诚然,大学生面临着写论文、考研、工作等各种各样的压力,学业受挫、感情不顺、家庭矛盾等等,只要其中的任何一因素未达到内心的预期,都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疏导,很可能让类似的悲剧“重演”。因此,我们要重视一些年轻人心理不成熟、抗压能力差、受挫能力脆弱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疏导,引导他们珍惜眼前的人与事,怀着敬畏之心对待自然和这个世界,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理智的心态,避免陷入“一受挫就想不开”的思维怪圈。
逝者不可还,生者却可鉴。面对一个鲜活生命的离去,我们不能只是发出一声叹惜,更应多一些反思和警醒,在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上及时“补课”,莫让天堂再添“无辜”的亡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