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世俗眼光看待“报北大考古专业”-中国讯息网

别用世俗眼光看待“报北大考古专业”

作者:罗志华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8-03 21:32:17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事引发关注。7月30日,钟芳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以及未来规划的考虑,她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以后会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一时间,网友对钟芳蓉“报考考古专业”的选择产生疑惑:为什么不读更好就业、更赚钱的专业呢?对此,钟芳蓉的父亲回应称,她把金钱看得淡,一直很有主见。(8月2日《成都商报》) 

  网友为钟芳蓉感到惋惜,可能并非虚情假意,也没有什么不良用心,而是出于自身对于生活的真实感悟,认为钟芳蓉留守多年,其父母长期为了生活在外打工,一家人过得极不容易,既然高考成绩这么好,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应成为其挑选专业的首要目的,但在部分网友看来,与其他热门专业相比,考古专业不仅要坐冷板凳,而且没“钱”途,因而为她感到惋惜。 

  这么多网友“真心为她好”,说明这一观点在社会上比较普遍,高中生轻文科重理科、高考后热门专业广受追捧等,都是这类观点的体现。其实,近年来部分专业由热迅速转冷是常见现象,正因如此,报考专业时不盲目跟风,几乎成为每年必至的专家提醒,这就意味着,即使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追捧热门专业、看低考古等冷门专业,也是目光短浅之举。 

  更应该看到,兴趣是学好专业的源动力,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则能给人以莫大的成就感,提高个人幸福指数。很多人一生都在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虽然可以赚更多的钱,但过得并不幸福,也时常会流露出遗憾,相比之下,个人爱好与工作紧密结合,幸福感就会大幅提升。更何况冷门专业竞争不太激烈,兴趣浓厚也更愿意积极进取,说不定从事这类专业,反而会更容易成功。 

  我国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始终在坐冷板凳、下“笨功夫”,且很多人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比如过去的“两弹一星”功臣,现在的大型飞机、航母、深海探测器、天眼、北斗系统的设计者,以及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等科学家无不如此,假如他们当初带着世俗的观念来选择专业,认为搞中医、农业、地质等专业,或者整个坐在办公室划图纸,既难以出名又没“钱”途,就无法取得当前的成就。 

  钟芳蓉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影响而选择考古专业,这样的远大志向不仅不应该引来惋惜之声,而且应该大加赞誉。比起立志长大当主播、“网红”的年轻人,钟芳蓉如一股清流。追星就要追科学与文化名流,选择专业就应该以兴趣优先,不能人云亦云,被世俗牵着鼻子走,而是要像钟芳蓉这样,任凭别人如何说,也要勇敢而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别用世俗眼光看待“报北大考古专业””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