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政治新常态-中国讯息网

新加坡的政治新常态

作者:吴汉钧 阅读量:14141898 发布时间:2020-07-19 22:01:11

我们在商业和经济上欢迎、鼓励、促进竞争;这种精神会逐渐外溢到政治领域。

“新常态”是冠病危机以来最常出现的新名词,很可能将成为一个时代特征。在冠病危机面前,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面临新常态,包括政治生活。

新加坡的政治新常态,是执政党和反对党实力的此消彼长,这又与冠病疫情的应对有关系。当然,人民行动党的实力还是反对党所无法抗衡的。但这次大选我们也看到,工人党拿下年轻和中产阶级人口居多的盛港集选区;成立不到一年的新加坡前进党,几乎将行动党捍卫西海岸集选区的双部长团队拉下马。这些都是选民发出的求变信号。

香港小说家倪匡说过,“人类之所以进步,正因下一代不听话”。的确,人们“不听话”,怀疑经典与权威、善于怀疑自己、允许别人怀疑自己,所以推动了科学研究和创新,也增进了科学与人文素养。正因为怀疑精神的存在,后人才能不断夯实前人所打下的基础,并且不断取得进步。

很多年前,有一次我跟一个现在已退休的部长闲聊,他说行动党迟早要失掉一个集选区。果不其然,2011年大选,行动党丢失阿裕尼集选区。

这算不上料事如神,仅仅是人民“不听话”和求变迟早会出现的结果;尤其那时政府开始提倡竞争,设立新加坡竞争局防止破坏竞争的行为。我们在商业和经济上欢迎、鼓励、促进竞争;这种精神会逐渐外溢到政治领域。

这一次的政治竞争,人民行动党虽然蝉联执政,但总体得票率降至61.24%,并多丢失一个集选区;工人党在国会的议席增至10席。这很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行动党上一次丢失阿裕尼集选区,两届大选都没有展现重夺该集选区的魄力。五年后行动党能不能从工人党手中拿下盛港集选区,除了胥视工人党未来五年管理盛港的表现,也要看行动党政府能否抓住选民在本届大选所发出的信号,进而作出改变。

一般而言,经济危机中的大选有利于寻求蝉联的政党;但冠病危机百年一遇,不同于相对常见的经济危机;政府的抗疫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选民对政府的信心。许多人心中一直有个得不到答案的问题:2月上旬已有客工染病,为何客工宿舍迟至4月仍暴发大规模疫情?这个问题就好比中国今年1月已出现疫情,并通报世界卫生组织,为何欧美国家没有把握时间窗口严密防疫,以致3月以后疫情在欧美一发不可收拾。

另外,在疫情不见得很稳定的情况下举行大选,对一些人来说,利用危机争取政党利益最大化之嫌,始终挥之不去。

行动党又正逢领导班子世代交替之际,第四代领导班子主导抗疫和经济危机的应对工作,选民看在眼里,有些显然对他们的危机应对能力有意见,尤其是与第二、三代领导班子应对沙斯危机作比较之后;尽管冠病危机与沙斯危机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把视角拉得更远,部分民众近年来也对公共部门、公共服务和我们向来引以为傲的体制及效率,出现信心动摇的迹象。这主要是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故,包括数次资料泄露事件及负责人员缺乏警觉意识的问题、新加坡武装部队接连发生军训致命意外、邮递服务每况愈下、更早之前的SMRT企业多年管理失当等。如今看来,投票日的安排不当及疏漏,也可以列入上述例子名单。国会今年上半年进行了修法,为疫情期大选做好准备,但投票日当天还是出现诸多安排失当,实在不可思议。

这不禁让人担心,我们社会是不是已开始存在生活安逸,待人处事态度集体退化,形成得过且过文化;人们开始变得自满,对周遭变化不再敏感,无法聆听,视而不见。如果不赶快纠正过来,这意味着整个社会将渐渐地陷入一种集体盲点,一直在原地打转。

持平的说,前些年的事件,经政府落力检讨和纠正后已有明显改善,反对党也没有在竞选期间对此大作文章,但人们显然开始意识到可能需要更多监督力量。“不听话”的人民发现政治管理体系开始变样,用选票提醒执政党走出舒适区(comfort zone),多听取民意,尤其是异见。这同样适用于反对党,因为新加坡选民是务实的,要的是该变而变、稳定发展,不是为改变而改变。希望朝野政党都能做到怀疑经典与权威,善于怀疑自己,也允许别人怀疑自己,才能保持谦逊和前进的动力。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新加坡的政治新常态”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