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创大赛该“壮苗”别“拔苗”-中国讯息网

青少年科创大赛该“壮苗”别“拔苗”

作者:张立 阅读量:16770840 发布时间:2020-07-15 08:48:01

  7月14日,云南昆明。小学生研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引热议。据云南网,云南省科协已经发现相关舆情,目前已经成立了调查组。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一项作品被质疑造假,且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介入调查后,该大赛高中组2018年一项一等奖作品也遭到质疑,被指与陆军军医大学2018年的一篇硕士论文内容部分重合。(7月14日 澎湃新闻) 

  小学生研究结直肠癌机制,高中生研究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等相关课题,在青少年科创大赛中所引发的争论、质疑有持续上升的趋势。青少年科创大赛,宗旨是鼓励支持青少年对科学技术创新的关注、热爱,但在小学生是否具备研究能力、高中生论文与他人论文存在部分重合的情况下,青少年科创大赛在青少年参与科创的严肃性上,是在壮苗还是在拔苗,就更值得深入关注。 

  在小学生研究结直肠癌机制上,事实正在逐层剥离。从对基因一无所知到1年多后撰写科创论文,小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令人震惊。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实验中的一些关键节点和流程设计连生物专业本科生都很难做到,小学生又是怎样做到的,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澄清。云南省科协、中国科协等相关方面都对此进行了回应。与此同时,另一位高中生,也因为案件的外溢效应,其在科创大赛中的研究成果也引起公众关注,从而发现这位高中生的论文与另一位硕士论文有部分重合,并且双方都表示对论文具有原创性,这就暴露了其中一方必然在说谎。这些年,学术不端令人侧目,学术打假随后而来。这两起引发质疑的案件,是否涉及不正当手段获取成果,公众的关注应该得到正面回应。 

  青少年科创大赛,贵在引导、培养青少年对科学创新等的热爱,支持有条件的青少年参与科创活动中来,为培养相关领域的专才打好基础。大赛活动初衷是好的,近年来,在大赛中也呈现了一批青少年科创成果。但是,当部分参赛作品出现争议时,就应该对争议内容的是非曲直予以调查、澄清,甚至对造假者予以清理和问责,从而完善科创大赛评选机制。 

  少年强则国强。全社会当然希望更多青少年在科创领域有作为,并非天然的反对专才出少年,但是,当一些疑点尚未厘清的情况下,一些父母做研究、子女收名誉的可能仍然存在,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仍然存在,对这些行为的治理,既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相关大赛的正常作用的发挥。因此,当下最为要紧的是,对公众质疑的获奖论文及研究成果,是否为作者原则进行全面客观的调查,给公众一个客观公正的回答,这也是对两位深陷舆论旋涡的青少年的保护。 

  青少年健康成长,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给予关爱和支持,但相关角色不能越位,更不能拔苗助长,青少年科创大赛,不能在正常活动中被利用,成为拔苗助长的“帮凶”。要完善筛查、打假机制,使大赛真正成为有利于科创活动的舞台,而不是成为个别人谋取上升通道的“非正常土壤”。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青少年科创大赛该“壮苗”别“拔苗””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