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西安奔驰漏油事件”一度把奔驰推向“风口浪尖”,4S店违规收取“金融服务费”一事更是引发轩然大波。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奔驰一事再度引发关注。有报道指,目前金融服务费已绝迹,但却有诸多明码标价的收费项目取而代之。
之前奔驰女车主的金融服务费遭遇,是十分典型的违规收费。这一笔1.5万元的费用,是在她付完首付、办完贷款才被4S店收取的,而且,没有发票甚至都没有通过4S店的账户,是通过二维码转给了销售的个人账户。临时收费、不走公账、不开发票,每一个流程都透露着这个举动的不合规。而且,这家奔驰4S店办理车贷的时候,已经向金融机构收了报酬,再向消费者收费,重复收费涉嫌违法。但实际上,以往不管买什么车,基本都会推荐消费者贷款,有些4S店甚至只给贷款的车优惠,消费者等于“被贷款”了,而贷款之后都要收取几千到上万元不等的金融服务费,大量情况是不通过公账直接走私人账户也没有发票。可以说,这样的行为虽然违规甚至违法,但在这个行业却非常普遍。
这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特意强调,汽车销售企业收取任何名义的费用,都必须遵守相关法律,确保明码标价、消费者自主选择、提供质价相符的真实商品或服务,不得违规收取费用。
于是,现在4S店就开始明码标价了。记者走访的上海各家4S店都明码标价地写出了服务费,例如,有一家4S店写着综合服务费5000元,包含代办保险、代缴购置税、车辆上牌、购车咨询、清洁车辆、车辆装潢施工等项目,而以往,购车咨询、清洁车辆、车辆装潢等都是默认包含在4S店的服务里的,车辆上牌费基本就几百块,如果客人坚持自己跑甚至可以不给钱。至于其他的服务咨询费2000元或2500元等等,其实就是将以前一笔过的金融服务费给摊分了。消费者的买车总价可能没什么区别,而最大的区别就是,现在这样收的服务费,是合法合规的。
当然,会有不少消费者质疑4S店是“巧立名目”,但如果这些服务费是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设定的,并且预先告知了客户,还真就没辙了。因为,4S店是大部分车辆在中国的唯一销售渠道,消费者可以选的只是不同的4S店,而没有别的渠道。这就让4S店之间形成了一个类卡特尔的联盟,在定价上会有溢价,有获取垄断利润的资本。消费者在4S店面前议价能力很弱,即使是普通维权都可能要像奔驰女车主一样闹得全国皆知才有下文,至于定价更是无法置喙,不服?只能憋着。
不过,这也不代表4S店就能理直气壮地漫天要价,甚至挟车违规乱收费。收费合规是最基本的要求,例如,明码标价提供发票,不捆绑销售不强制消费者选择4S店推荐的保险和金融服务才能获得优惠。这些看似简单,其实大部分4S店都未必能做到。至于定价合理的问题,稍高溢价是目前销售模式下的必然结果,只要合法合规不是天价都不会引来监管介入。只能寄望市场充分竞争了,例如,近年来的电动车都是走品牌专卖店形式,虽然现在和传统4S店之间还没有大规模的直接竞争,但如果电动车和专卖店成为主流,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自然会受到冲击。
要让4S店的收费令消费者觉得合理,暂时还是个无解的问题。但至少,合规收费,让消费者清楚明白、自主选择,是当前可以也必须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