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日电: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学校发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此,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2020年第4号预警,提醒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务必引以为戒,结合当前暑期高温特点,认真落实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各项要求,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关于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其一关键词为“舌尖上的安全”,其二为“校长陪餐制”,其三为“五毛食品”。将这三件关联度极高的现象加以梳理,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
第一,校长陪餐制,怎一个“舌尖”了得?关于“舌尖”,来源于一档电视节目,姑且不论这个“舌尖”到底是创意还是噱头,人们应当关注的是,校长陪餐制,到底能不能保证学生们的食品安全?现实当中的官民同餐或者上级视察同餐,一般会作出如下安排,表面上是“同吃一锅饭”,事实上完全可以给领导“再来一桌”“再来一盘”甚至同餐只剩下了一个幌子,领导完全可以另享另一种待遇。即便是给校长或者校方负责人安排的像极了与学生同样的餐食,也一样可以给领导做得更卫生更“专门”一些。那学生们如此这般的“舌尖上的安全”,还到哪里找安全?
而另一责任制约隐患在于,某些表面上陪餐的校方领导,完全可以因为表面上的虚假的陪餐而免于任何“舌尖上的安全”之处分。同时,“领导的胃”当然就跟学生们的不一样,不仅抗造,甚至更免疫更抗感染。学生们拉肚子,校方领导则不然,如此“舌尖上的安全”,岂不是枉得了一个“校长陪餐”的美名?
第二,“五毛食品”之问题来由。学生的组成为大众子女,而家长给予子女的“美食补贴”差不多就在几十元甚至几元。你让一个孩子天天吃大餐几乎是一种奢望,而富二代则一定除外,因为富二代不代表大众的子女,他们完全可以另搞一套美食食谱。甚至,他们所就读的学校,根本就不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富二代们也用不着享用“五毛食品”。
商家是逐利的,金钱万能理念与天性使然。因此,某些黑心制造商添加了不该添加的添加制,添加了不该添加的调味剂,才让“五毛食品”看上去“高大上”,实际上却败絮其中。那么,仅仅惩罚学校周边小卖点是不够的,而依法惩处生产商才是根本。并且,食品安全关系到更多的大众,其不仅仅是学生们的安全问题,而是全社会公众的共同问题。不从根本源头上去找问题,反而只在枝节问题上“治病”,如此后果不仅救不了人,反之,是会令生产商变本加厉的为逐利而变换花样,致使“五毛食品”一二再卷土重来。若干年来对于学生食品安全的老生常谈式治理效果却差强人意,还不足以反证这种无效率制裁短板吗?
综而言之,校长陪餐,学生食品安全,需将学生的胃当成自己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