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看到6月20日《联合早报》刊登洪濂徳教授的大作《略谈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法》。
洪教授1970年代在南洋大学政行系任教,1980年两校合并,他也转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任教多年。到今日,想必还有一些南大和国大的老校友记得这位以研究“新马”(新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洪博士吧。当年和洪教授多有交往切磋。自他于1990年代返回台湾之后,多年未有联络,没想到在早报“相会”,特别觉得惊喜。
今年是社会学大师韦伯逝世100周年纪念。洪教授著文纪念先哲。文中介绍韦伯生平,谈到1909年韦氏精神病复发,1911年开始研究中国、日本、印度的宗教。其间略去了1910年韦伯学术生涯一个重要里程碑。
一般学者可能没有想到,1910年德国社会学会成立,韦伯担任第一任会长,发表就职演说,题目竟然是:“论新闻社会学”(Towards a Sociology of the Press)。韦伯不但是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也曾从政,是位政论家,曾任报馆主编多年。
他的就职演说开宗明义指出,新世纪(20世纪)新闻报刊的普及,对社会影响巨大,不可忽视;特别点明:“适合本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首项课题(the first subject)就是新闻社会学”。同时提议成立一委员会,寻求新闻机构和新闻学者的支持与合作,来完成这项重要课题的研究。
百年前世纪之交,正是美国“便士报”(penny press)大行其道,赫斯特(William Hearst)报业集团崛起,带来一片腥风血雨,在国内引起一场黄色新闻大战,在国际上掀起“美西战争”(1898年)。结果之一是将原属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收归美属;赫斯特那时一句名言是:“给我一张照片,我就可以给你一场战争。”从美国到欧洲,韦伯看到了新闻报纸对社会将有长久深远的影响,乃有“新闻社会学”之议。
百年之后,回顾韦伯的“首项研究”课题,那不就是当年的“新媒体”?和我们今日面对“社交媒体”“自媒体”的颠覆和挑战,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