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数据报告,健康、隐私不可兼得?-中国讯息网

疫情数据报告,健康、隐私不可兼得?

作者:黄顺杰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6-21 17:05:19

全球冠病疫情逐渐趋稳,但世界多国尚未彻底走出冠病威胁。随着各种防疫禁令和限制措施陆续松绑或解除,各地官员都在思考如何可长可久地有效管理疫情,避免反弹。其中一个可行方案,就是借助公民的大数据力量。

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统计,全球约有30国采用追踪工具来防控疫情。在新加坡,政府今年3月推出了“合力追踪”(TraceTogether)手机应用,通过蓝牙科技协助找出与确诊病例接触过的潜在病例,初步收效不俗。主管智慧国计划的外交部长维文医生说,经“合力追踪”应用和数码登记系统SafeEntry的双重搭配,我国追踪确诊病例接触者的时间已从两到三天,减少至不到一天。

然而,由于只有190万人下载“合力追踪”应用,覆盖率偏低,应用难以发挥最大效果。英国牛津大学研究显示,追踪应用要有效减缓病毒传播,得有至少60%的人口使用。为冲高使用率,政府不仅持续改良和优化应用,更准备在月底开始分发记录器(token),让没有智能手机或手机功能不足的族群也能被纳入。

其实,支持“合力追踪”计划的国人并不少。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5月份的调查发现,59%的民众同意在强制的情况下,使用追踪应用才能进入特定场所。另外,近半数国人则愿意在未经同意下,允许他人追踪他们的手机数据。既然如此,人们对“合力追踪”的反应为何不够热烈?

一个可能原因是本地疫情日益向好,尤其我国刚进入解封第二阶段,渴望早日恢复正常的人们难免会松懈警惕,甚至出现“少我一个也无妨”的侥幸心理。

至于人们的另一大顾虑,则是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根据商业与公共政策研究公司黑箱研究今年4月的一项民调,45%的本地受访者即使知道“合力追踪”应用,也没有下载使用,因为他们“不希望政府追踪他们的行踪”。

维文虽已多次澄清“合力追踪”不记录用户的地理位置,强调数据经过加密存储处理,且限定特定机构和少数人员解锁读取,好些民众仍对计划存有戒心。截至18日,逾5万人已签署反对“合力追踪”记录器的请愿活动。

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的核心,其实在于人民对政府欠缺信任。两年前,我国才发生历来最大规模的网袭事件,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辖下约150万名病人的个人资料被盗。尽管这起事件在数据性质和数据存储上,与“合力追踪”有别,但当时的不良印象,难免降低民众对政府保护数据的安全感。

再者,地理位置即便不在“合力追踪”的追踪范围,有学者以记录器为例指出,该装置仍有可能在无意中,同其他具备定位系统的设备如智能手机连结,间接曝露用户的行踪;记录器也可被放置在某个固定位置,如街角或餐厅,暗中接收其他记录器的蓝牙信号。这意味着有关当局或有办法掌握谁曾在该地点停留过。

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之间,本就存在着一种脆弱的平衡,尤其在地小人稠的新加坡。这方面的疑虑特别容易被放大,包括追踪数据会否用于防疫以外的目的,以及疫情追踪会否为今后更具侵入性的监视机制,打开永久性的大门。为了争取公众的信任,政府应当着手建立更透明的规则,并与公众进行更清晰、频繁的沟通,确保数据使用妥当。健康和隐私未必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疫情数据报告,健康、隐私不可兼得?”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