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清除防疫常态化下形式主义的“绊脚石”-中国讯息网

坚决清除防疫常态化下形式主义的“绊脚石”

作者:向从南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6-19 09:26:31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一些地方,随着社会秩序恢复正常,曾支援一线防疫工作的人逐渐撤摊子,返回各自工作岗位。一线防控人员数量急剧减少,而复工复产、复学复课等又加大了防控工作量,许多长期坚守一线的基层干部感到不堪重负,无奈之下免不了以形式主义应对。(6月18日半月谈网) 

  中央强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从世界范围来看,眼下,新冠病毒仍在全球传播蔓延,短期内难以有效控制。从我国防控形势来看,北京疫情扩散风险陡增,再次拉响了战斗警报。因此,疫情防控常态化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而是要把各项防控举措日常化,是更高标准的要求。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防疫降级,基层工作量却翻了不止一番;一些地方把下派干部撤回,导致一线的防疫人员数量在直线下降;还有些地方仍然延续抗疫初期的大部分措施,24小时值班上岗……人撤摊、事激增,不仅让基层干部身心疲惫,也直接导致疫情防控虚晃一“枪”,久而久之变成一种形式主义。 

  何以出现上述情况?关键还是没有把准精准防控的“脉”。首先,复工、开学等带来风险叠加,致使基层防控工作量激增,但不少基层单位的防疫工作仍然靠“人盯人”的办法,防疫措施并未随着疫情防控应急响应降级而出现较大变化。其次,应急响应级别下调前,各级干部一窝蜂涌向基层,下调后,又呼啦撤走一片,这种“运动式”防控措施,显然违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进而造成一些地方防疫工作流于形式。 

  疫情防控措施贵在“随需而变,随时而变。”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从战时机制向常态化转变,基层防疫工作哪些需要加强、哪些需要弱化甚至减掉,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指导方案,切实做到精准防控,而不能“大水漫灌”“撒胡椒面”。另一方面,目前基层防疫的主要力量仍是人力,需要加快推进基层防疫的科学化力量,取代人海战术,这不仅有利于减轻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基层干部的负担,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基层治理现代化。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此之时,坚决清除防疫常态化下形式主义的“绊脚石”,既能够让基层干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又可以使疫情防控更加精细精准 ,从而把防疫常态化工作做得更实更有效。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坚决清除防疫常态化下形式主义的“绊脚石””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