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形势升级后尤需及时止谣-中国讯息网

疫情防控形势升级后尤需及时止谣

作者:堂吉伟德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6-19 09:10:49

  近日,北京市连续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核酸检测阳性者。一些关于疫情的谣言也随之而来。记者对近日的谣言进行了盘点,发现谣言内容集中在“群体事件”、妄传疑似和确诊病例以及市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6月18日《北京青年报》) 

  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让整个北京的疫情防控形势陡然升级,疫情防控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再次证明疫情防控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的硬仗。之前无数经验证明,一旦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或新冠疫情此类的公共卫生事件,各类谣言也会随之产生,给公众心里添堵,给事件应对添乱,增加社会风险和负担,带来极大的社会治理成本,甚至形成新的公共事件,带来破坏力严重的次生事件。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因为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加上信息的不对称,极易给谣言的产生创造条件。极大的公共安全隐患,造成了公众情绪的紧张与焦虑,推波助澜加快了谣言的传导和辐射,具有极强的杀伤性。比如在此次疫情出现之初,各种谣言就在社会中疯狂传播,比如“抽烟喝酒可以防止肺炎”,让很多人名正言顺的抽烟喝酒,甚至为自己不良嗜好找到了借口,还有的盛传粮食等生活物质短缺,引发了一定范围和程度的抢购潮,“超市被抢购一空”成了疫情期间另类参照。当然,还有渲染疫情强度,夸大疫情感染和死亡人数,增加了社会恐慌情绪,无中生有指责公共应对能力和救治态度,也降低了公共信任并提高了冲突的风险。 

  谣言猛于虎。2015年4月12日,杭州娃哈哈集团声明,“娃哈哈肉毒杆菌”等谣言使娃哈哈部分产品2015年第一季度损失高达20亿元,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期间,“神药”板蓝根的际遇让人记忆犹新。彼时疫情消息传出后,具有消炎和预防作用的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食盐、醋等商品价格在全国暴涨,引发抢购潮。此次疫情初期,一些谣言带来了很大的社会不确定性,干扰了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如今谣言又卷土重来,对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形成了新的挑战。 

  谣言止于智者。认知上的偏差导致了谣言的产生,在如何“防谣辟谣”方面,专家给出了十秒钟定律,即在面对信息时不要轻易作出判断,给自己头脑一个缓冲的时间。有的时候,识别和判断谣言并不需要掌握多高深的知识,只要具备最基本的常识,就足以让谣言显露原形。怕就怕,没有进行真实性判断,就采取了在行动上跟风,被别人诱导带偏轨道。当然,一些人之所以对谣言深信不疑,“常识缺失”还是最主要的原因,要让人真正变成“智者”,让他们拥有更为准确的信息,对谣言的失真有着最基本的判断,还需要及时发布权威的信息,快速有力揭开谣言的面纱。 

  通过权威渠道,对当前集中出现的谣言进行揭露,是通过“谣言止于公开”的方式,达到“谣言止于智者”。有公开透明的信息渠道,则谣言滋生蔓延的空间就会变得非常狭窄,在流传初期就会因“证伪介入”而难以扩散,其负面影响和破坏力也会大大下降,带来的损失也会降至最低。 

  如今,自6月11日新发地批发市场发生聚集性疫情以来,北京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58例,当前首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控处于紧要关头,谣言的出现会给疫情防控带来各种不确性干扰,在此情况下,在京权威媒体通过盘点新近出现的谣言,及时发布信息进行“辟谣”,既是“谣言止于公开”的应有之义和必要之举,也是消解疫情防控干扰,集中力量防大疫的现实选择,其做法值得肯定与推广,并树立了全民参与防控与社会治理的范例。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疫情防控形势升级后尤需及时止谣”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