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年背后的工作不能打折-中国讯息网

建设年背后的工作不能打折

作者:汪东旭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6-18 23:16:46

  2020年已经走过一半时间。笔者在基层工作发现,一些单位在起草半年总结时,绝口不提去年“建设年”的相关工作。这背后的问题值得重视。 

  年初,很多地方都会提出一个建设年口号,为的是明确目标、凝聚共识、提振士气。比如,不少城市把2019年明确为“营商环境建设年”,这有助于深化放改服改革、激活市场活力创造力、增强区域发展软实力。在这一目标引领下,各地纷纷出台税收、政务、监管等配套措施,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效率、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幸福感、获得感,赢得了广泛好评。 

  但是,优化营商环境绝非一锤子买卖,工作也应该是连续性、不间断的动态过程。仅靠一年的短期突击,效果可能是立竿见影的,但并非是长期、可持续的。如果换了新口号,就搁置了此前的重点工作,或降低了工作标准,不仅靡费了此前的辛勤付出,更暴露了浮躁的政绩观,甚至可能会因为政策的频繁变动而引发企业群众的不满、灼伤政策的公信力。 

  固然,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认识与工作也可能随形势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但一换口号,过去的工作就不再提及,显然并非干事创业应有的姿态,也容易滋生“重口号不重实效”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服务经济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当上一个建设年过去后,相关部门还应以一贯之抓落实、履职尽责显担当,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用力抓紧抓实各项重点工作,切实破解经济运行、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等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这为领导干部树立科学政绩观、正确处理显绩与潜功的关系提出了明确要求。抓实当前重点工作,与做好之前尚未完结、还需巩固的工作,就好比是显绩与潜功的关系。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必须统筹兼顾,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作出经得起实践经验的工作成绩。 

  事实上,相较于口号,人民群众更关心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此前,有的地方甚至作出三年不换新口号、集中精力完成既定目标的承诺。这背后体现的是对自身发展定位的精准判断、清晰认知,彰显的是领导干部专注、务实、理性的工作作风,正是事业所需要、群众所期盼的。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建设年背后的工作不能打折”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