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越是紧张,越是要防范“三文鱼歧视”-中国讯息网

疫情越是紧张,越是要防范“三文鱼歧视”

作者:严奇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6-15 21:47:36

  6月12日晚,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表示,相关部门抽检时从该市场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新冠病毒。一时间,“三文鱼”被推上风口浪尖,引发热议:“三文鱼会感染新冠病毒吗?”有专家表示,目前新冠病毒已知的宿主基本都是哺乳动物,三文鱼体内携带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中国青年报6月15日) 

  诚然,在权威调查结论公开之前,不必急于推定“吃三文鱼”有风险或无风险。就目前来看,与其说是“三文鱼携带病毒”,不如说是“三文鱼沾染病毒”。受疫情影响,近几个月来,有关于吃什么可能染病毒的话题,总能触动民众敏感的神经。在调查结果未明确之前,有必要重视在食品界当中可能衍生的负面情绪。 

  首先,要防范刻板印象加剧。可以看到“三文鱼刺身有病菌”“三文鱼刺身有寄生虫”等等印象,一直停留在不少人的观念当中。事实上,经过长期冷冻及进出口检疫的三文鱼,生吃的风险并不算高。如今,“吃三文鱼”与“新冠病毒”的话题连接,无疑会加重“吃三文鱼有害”的刻板印象。 

  其次,要防范食品焦虑蔓延。倘若三文鱼刺身真的能感染病毒,那么“拿吞鱼、金枪鱼、象牙蚌等海产生鲜是否也会沾染病毒?盲目焦虑的可怕,在于民众会因不科学的联想,扩大排斥的范围。加之,眼下国外疫情形势不容乐观,“生鲜食品可能会成为病毒反流通道”的认识可能会促使民众全面拒绝进口生鲜食品。 

  再次,要防范对刺身爱好者的偏见。因防疫需求推动,我国迅速通过有关法规,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食用野生动物”与“不文明饮食习惯”也画上了等号。眼下,“三文鱼刺身染病毒”的担忧出现,可能会催化“只有野蛮人才吃三文鱼”的负面观念,这对刺身爱好者是不公平的。 

  根据《2019年中国三文鱼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机遇分析报告》显示,仅2018年1月至9月,我国三文鱼产量就达到1.59万吨,其中涉及了大量的生产者、销售者与生鲜爱好者。生鲜食品丰富了我国饮食文化领域,不必因为盲目焦虑而致使相关领域经营者的利益受到伤害。 

  焦虑的扩散,会固化不科学不健康的观念。若谣言无法完全澄清,三文鱼销售市场必然会长期受到影响。只有坚持科学饮食,才能保持健康生活。防范不科学观念的蔓延,即是对相关领域产业者的保护,也是对消费者的保护。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疫情越是紧张,越是要防范“三文鱼歧视””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