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最近公布第四届年度福布斯亚洲版“30位30岁以下精英”中,中国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入榜。这个极为低调却颠覆茶文化的年轻人日前接受《联合早报》专访,畅谈喜茶的创始和发展。
之前没有真正喝过茶
喜茶2017年2月在上海开店的时候,据知有人为了一杯茶,排队排了七个小时。去年底喜茶首度冲出中国,来到狮城爱雍·乌节(ION Orchard),也掀起排队热潮,并在几个月后在克拉码头开设第二家店面。喜茶被年轻人追捧,一个关键因素是其创始人聂云宸也是年轻人,才28岁,自2012年进军茶饮业,在广东江门开第一家门店以来,已经在中国各地开设201家喜茶店面。
聂云宸最近在深圳喜茶总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却坦言,选择进入茶饮这一行业之前并没有真正喝过茶。“我相信很多年轻人和我一样,因为没怎么接触,认为茶是老人家喝的东西,也不知道茶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江西出生的聂云宸说,他看到市面上有很多奶茶品牌,很受欢迎,觉得这个行业很有意思,需求很大,可惜品类虽好但都做得不够好,所以觉得自己有机会。当他决定要做以后,就专注着手去研发。
“在研发的过程中,我发现市面上很多奶茶没有真正茶的元素,很多都是用粉调出来的。但我认为奶茶与茶有关系,它本质上就是奶加茶,这是一种形式,其实可以做得很好。大家都说年轻人不喝茶,但茶的形式可以变,像奶茶就深受年轻人欢迎,甚至去排队。于是我想,若用好的茶叶加上芝士(Cheese,也称乳酪),也许可以把茶和茶的文化年轻化,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引起投资者关注
事实证明聂云宸的想法正确,他的喜茶由于采用上等茶叶和新鲜果肉,茶品特香,加上特有的芝士,口感在众多奶茶产品中独树一格,虽然一杯茶的平均售价大约8新元,但仍大受欢迎。喜茶目前在中国一家店的月营业额可高达360万人民币(约72万新元)。而根据福布斯的报道,喜茶去年收入达10亿人民币(约2亿新元),数字惊人。
喜茶势如破竹,自然引起投资者关注。在香港上市的美团点评的投资榜龙珠资本去年注资喜茶4亿人民币(8000万新元),为喜茶日后扩展奠下基础。除了新加坡,喜茶也计划在亚洲其他国家与地区开设店面。问聂云宸,在扩展过程中,会否担心喜茶的文化和精神,因为外资进入得妥协?他回答,从来没有担心过。
“有些产品是市场方向主导,有些是品牌主导,喜茶是品牌主导,我们是通过坚持理念实现商业上的成功,我们对投资人也有深入的接触和挑选,要理念一致才会合作,而且我坚持自己有说话权和否决权,一旦公司上市,我必须要有十倍的投票权。”谈到喜茶最终目标是否上市,他没有否认,坦言任何公司最终目标都要与资本接轨,但没有时间表,不着急。
白手起家的千禧一代
喜茶名声响亮,但喜茶并非一炮而红,而且起初是叫皇茶,喜茶是2016年要打击山寨产品才改名。
聂云宸是在2012年用了十多万人民币创立茶饮事业,这笔钱是他在大学毕业后与朋友创立手机店后分到的红利,是千禧一代的白手起家佳例。他的父母都是监理工程师,没有创过业,也没做过老板,因此对孩子创业并不理解,甚至有点担心,但没有反对。
聂云宸回忆刚离开大学创业时,只希望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想过要做到很大。他第一次创业时告诉自己,要先跳下水才学会游泳。当时他对智能手机很感兴趣,其实在创业前已经义务在一些网页上写过不少科技动向的文章,当时智能手机处于早期的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很大,于是他萌起经营手机店的念头,推广智能手机文化。
“创业后虽然赚一点钱,但对我的爱好是一种否定。实际情况枯燥无味,每天面对的只是要帮忙解决用户的小问题。当客户的手机出问题,他们会认为卖家是奸商,很没有意思。当时我想,人生不应浪费在没有意思的事情上,恰好给我发现茶饮的窗口,于是就这样开始。”
在新加坡看到共同点
聂云宸透露,做茶饮生意的第一天,生意还可以,但第四天以后就很差,有时候一天才卖几杯,后来还得改名,但他的信心没有因此动摇。他相信生意不好肯定有原因,也许就是产品不够好。他说:“早期生意不太好就花很多时间在店内调配方,配方改了半年后,生意终于好起来。那完全是靠产品和口碑,靠的并非品牌,那个时候并没有所谓品牌,服务也一般。而且,没有任何前辈师傅可拜师,很多同行都只用香精茶,或甚至不用茶,所以从皇茶开始到喜茶,我们都自己研发内容与口味。”
谈到新加坡的目标时,聂云宸说,他创办喜茶的初衷是希望能把茶饮年轻化、国际化,以及科技化,所以选择新加坡作为海外第一站。他说:“我在新加坡看到的是共同点,不是不同点,相信不论哪里的年轻人都会对新东西有好奇心,如果能把口味、内容,以及设计做好,大家应该还愿意埋单。就像茶的口味,我会寻找共性,而不是寻找差异。我相信新加坡的文化与中国有接近之处,同时又是东西方之间的一个窗口,所以这里肯定会持续经营,没有特定目标,会根据市场的情况每年多开一些,像北京和上海的模式。”
至于父母现在的态度,聂云宸微笑说,他们很喜欢喝,喜茶每出一款新品,妈妈手机上的头像就会换上新品图像,可见对孩子无限支持。
喜茶和互联网产生碰撞
聂云宸绝对属于互联网数码时代,但他同时也有点老气横秋,喜欢历史,像古老的茶饮文化和时尚的茶饮潮流,以及选用“喜”这字来呈现现代茶饮,两个极端的触碰,造就这么一个性格独特的年轻人。
先说现代。喜茶日益壮大,目前在深圳的总部员工已达600人,最大的部门是互联网部门,因为聂云宸要把喜茶做线上化处理。聂云宸分析,他要创业的时候,互联网已进入流量加资本的时代,新的项目并不是找到新的方向就能做好,而是需要有流量入口,有大的资本价值。
他说:“创业初期我知道那不是我个人能做得到的资本和流量,于是我回去做线下的东西。几年过去,喜茶做到现在的状况,我就又开始想想喜茶和互联网能产生的碰撞,这本来就是我一开始想要做的。”
聂云宸相信,所有线下的东西都会有一个线上的投射,像线下有超市、百货,线上有电商,这是对应的。因此他反向思考,既然线下的喜茶成功,是否也能有线上的喜茶?
“我不希望让给别人来做,因此一一解剖,什么部分可以线上化,比如制作茶品不能线上化,但下单和取餐就可以线上化,这也就是‘喜茶Go’的源起,能与客户在线上建立联系。我们的小程序上线半年多,没有怎么推广,都是客户自发使用,半年已建立1000万用户,并持续增长,这个结合让我走回当初创业要做的原点。我也很注重网上评价,网上的反馈会真实过现场调查,不会有表演的状态。”
找精彩历史 填满自己
有趣的是,这个在互联网年代生长的年轻人,却对世界历史事件极为着迷,并从中得到启发。
聂云宸回忆儿时,说小时候能接触的信息太少,父母也不准常看电视,基本上历史是能看到的最好的故事。“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历史比任何小说或电影精彩,而且是真实发生过,情节总是出乎意料之外。看完历史后就像看完一部长篇剧,人会进入空虚状态,因为你突然发现,原来人类不过就千年历史。于是之后又会去发掘其他更细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这么多年来我都这样,因为生活有点无聊,因此要找这些精彩的历史故事来填满自己。”
历史人物中,西方的聂云宸最喜欢拿破仑、亚历山大、凯撒,中国的则喜欢项羽,觉得项羽个性强烈。“以拿破仑来说,因为他离我们最近,只有200年的历史,虽然他的年代已有一些火炮和蒸汽机等科技的雏型,但他做了很多古希腊人、古罗马人做的事情,很神奇。”
聂云宸说,相对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事件,现在他做的事都很渺小,因此觉得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相对于几千年前,交通和信息都很不发达,但像亚历山大这样的伟人,可以从希腊去到古印度,很厉害,让我觉得各种问题都是能克服的。”
崇拜乔布斯
聂云宸自高中开始就坚信,一个人退的话要独善其身,进的话要试图影响世界。“就算生活得不太好,至少我可以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如果好的话,当然希望可以对周边的环境有一些正面的影响。”
在访谈的过程中,苹果创办人乔布斯的名字出现过好几次,聂云宸坦言,乔布斯是他敬仰的人物。他说,喜欢乔布斯是在iPhone出现之前,特别喜欢他的性格,包括大家认为是他的缺点,如性格暴躁、专制等。尤其欣赏他为了要成就一件事情,可以献身进去,牺牲自己和朋友的关系,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在乎的是如何推动他要做的事,这才是难得和伟大的。
但聂云宸强调,从不模仿谁。“对欣赏的人物有一些体会,会有一些感悟,也会更有信心,若去模仿就很愚蠢,也一点都不酷。乔布斯是美国人,他的文化和我们还是有偏差的;东方人还是得客气和谦虚,话不可说得太尽。但他的精神会予我信心,特别是在信念受到动摇的时候,会有所共鸣和鼓励,但不代表就得去山寨他的习惯。”
从没刻意追求财富
聂云宸说,喜茶有个核心价值,就是酷,这酷的元素包含灵感、设计感、禅意,从产品到平面设计,到包装,到线上内容,都希望能包含这些感觉。“要古老的茶重新被年轻人接受,不是去说教,而是要让它变得酷起来。只要够酷,年轻人就会喜欢,就会去追捧。在我眼里,苹果和耐吉都很酷。”
聂云宸最酷之处,或许是他在研发新茶饮的时候,从来不考虑成本或标准化,而是反向定价,这样的从商之道,或许只有性格真正酷的人才做到。至于财富,很酷的另一点是,他从来没刻意追求财富。他说:“就像玩魔方一样,若你只是盯着做好的那一面,永远都拼不出完整的一块,当你太在乎钱财,必定会患得患失。”
聂云宸坦言,他随身没什么奢侈品,消费对他来说有点空虚,从消费中得到的愉悦很短暂。他也深明“求之不得”的道理,越想要的东西往往越得不到。“人一定要不断地创造,不断做新的东西,才能让自己变得充实,战胜生活中的无聊感。”
问聂云宸是否认为自己成功了。他谦虚地只给自己打三分,要走的路还很长远,认为称不上成功,不过是站上了那条跑道和舞台,那是最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