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西安多家店铺招牌被更换,原本红底白字的门头一夜之间变成黑底白字,这让西安市莲湖区四府街上的多家商户很接受不了。在部分商家看来,这样一个门面很影响生意,更让人瘆得慌。在媒体关注后,四府街上的黑底白字招牌目前已进行拆除整改。(6月12日新京报网)
这种“黑底白字”人称“墓地风格”的店招,已不是首次出现了,去年3月,有网友发帖称,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街道边店铺招牌整体被换成了黑底白字,看上去很不美观。这种设计遭到许多市民吐槽,也在全国网民中引起了议论,当地有关部门不得不进行整改。然而,现在西安却又出现了这种“墓地风格”的店牌,这就让人有点奇怪了。
不可否认,由于街道上店招店牌由商家各自设计安装,没有统一的设计、安装,经过风吹日晒,确实在一些地方存在着店招破损、户外广告胡乱设置,有损市容的情况。于是,在很多地方在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街道的过程中,启动了“统一店招”工程,由政府出资、统一设计、免费安装,每家店招店牌搞得像复制粘贴似的。将街道边店铺招牌整体被换成了“黑底白字”是十分不合适的,黑底白字一般用于殡葬方面,做生意应该图个喜气,兴旺,而这些店大多是经营餐饮的,民众一看这“墓地风格”,搞得像“殡丧街”似的,谁还敢到这些店去用餐吗?
有关部门对这些商家的店牌进行统一设计、安装是可以的,但必须先征求商家的意见,拿出各方都认为合适的方案后再实施也不迟。现在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商家满意、民众满意,也没有给街道的形象加分,反而弄巧成拙,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不但倒贴进去不少钱,还有损自己的形象和街道的形象。
店牌统一设计成“黑底白字”,反映出了有关部门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实际上,店牌不只是简单地在店面上写上店名,而是反映出了一个店家的个性、经营特色和思路,更反映出了商家的文化。具有各自特色的店招店牌,也能反映出整个街道的文化特色。政府为了提升街道环境品质,对街道上的破损的店牌进行整治是应该的,责令商家及时修整就行了,但不能统一设计,搞得一点文化特色也没有。
在一些大城市,沿街商家店牌店招无不都是横竖交错、字体各异,不但一点也不丑,反而显示出一派繁荣景象。因此,如果强求每个街道店招店牌必须统一风格、统一尺寸,实在没必要,这样太缺乏商业活力。试想,卖包子的店牌与卖文具的店牌同一字体、同一尺寸、同一底色,还有什么美感,还有什么特色?顾客买东西也不容易找到。每个店铺应该像人一样具有自己的面孔、衣着、气质、性格。有人打比方说,如果有关部门从千百万人中找一对帅哥美女来,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和他们长得一样,穿一样颜色的衣服裤子,留一个样式的头发,说一个腔调的话语,这还美吗?因此,店招风格不必一刀切地统一,只要在安全合法基础上,更应该鼓励设置有创意有个性的户外招牌,保持同一道路或临近街区风貌和谐,各具特色的店招反而能体现城市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