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河北石家庄市民反映,不慎被猫狗抓伤后想接种狂犬疫苗,找了多家接种点却都被告知没有人用狂犬疫苗,有的市民甚至跑到北京、天津去接种。6月5日,石家庄市疾控中心针对人用狂犬疫苗供应紧张的情况发布相关提示。(6月8日《燕赵都市报》)
如今,饲养宠物猫狗已成为常态,一旦出现被猫狗或其他动物抓伤、咬伤的情况,需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注射狂犬疫苗进行预防。狂犬疫苗“一针难求”的现象,严重威胁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亟待尽快得到缓解。笔者认为,疾控防疫等相关部门不仅要查找问题原因,更应当采取措施,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综合各地媒体报道,除了河北之外,云南、山西、河北、安徽等地,均出现了狂犬疫苗紧缺的情况。狂犬病的病死率极高,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一边是大范围的狂犬疫苗紧缺,一边是急于打疫苗的民众。被猫狗抓伤、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的时间越短越好,如果超过规定时限,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就增大,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为了能够及时接种狂犬疫苗,被猫狗抓伤、咬伤的民众,就会选择跨地区甚至跨省注射狂犬疫苗。而狂犬疫苗接种,常规的一般需要注射5次共5针,来回奔波劳顿不说,也相应增加了民众的经济负担。此外,狂犬疫苗多地严重短缺现象,也容易造成民众的恐慌情绪,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狂犬疫苗“一针难求”,问题到底出在哪?根据2019年12月开始实施的《疫苗管理法》,所有疫苗生产后,必须送国家有关检测机构,获批签发后才能出厂上市销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受员工流动管控、原材料运输限制、防疫防控等因素影响,企业在很长时间未能复工复产。同时,部分生产企业生产设备升级改造、停产整改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签发速度减慢,造成了狂犬疫苗供应紧张,多地库存严重短缺的局面。
问题的主要原因找到了,各地疾控防疫等部门千万不能“等靠要”,应当积极主动作为,想办法尽快缓解狂犬疫苗“一针难求”的现象。一方面,应当联系上级疾控防疫等部门和疫苗生产厂家,尽快协调和组织货源,增加当地疫苗库存量,以备民众注射狂犬疫苗之需,充分保障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另一方面,加大疾控防疫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比如提醒民众给自己的宠物接种动物用狂犬疫苗,尽量减少与犬、猫等宠物密切接触,不逗惹流浪犬、陌生犬和其他野生动物,以避免被猫狗等动物抓伤、咬伤,从而减少接种狂犬疫苗的市场需求量。如果不幸被猫狗等抓伤、咬伤,首先一定要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减少出血,并立即前往医院或疫苗接种部门,及时处置和接种狂犬疫苗。
此外,针对全国多地狂犬疫苗短缺的情况,国家疾控等部门应根据各地疫苗库存情况,做好疫苗的统筹调剂工作;对疫苗生产企业进行帮扶,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保证狂犬疫苗的市场供应量,彻底扭转狂犬疫苗“一针难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