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北京新城 画龙待点睛-中国讯息网

中国特稿:北京新城 画龙待点睛

作者:孟丹丹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6-07 21:08:33

中国政府为破解久治不愈的首都大城市病,正在北京东部的通州区打造一座新城——北京城市副中心。按照规划,北京新城除疏解首都人口、分流中心城区资源外,还期待与河北雄安新区形成新的增长极,未来建成京津冀区域的世界级城市群。通州区基建和环境在中国政府大手笔投入下虽已明显提升改观,接受访问的学者担心,北京新城若按规划的130万人口发展,不利于形成较强的城市活力,恐怕难以产生经济集聚规模。

“想在副中心办公还是居住?考虑多大平米的?平间,复式都有,现在就能带你去看房”。

2019年12月末,晚上8时,北京天安门向东约20公里处的通州运河商务区仍然灯火通明。

紧邻地铁六号线通州北关站的新光大中心公寓楼里人来人往,一派热闹景象。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边为进出的客人殷勤地推拉玻璃门,边不失时机地推销周边的写字楼和公寓。

年末时节本是房屋租赁市场淡季,通州运河商务区却穿梭着不少房屋销售员的身影,公寓大堂、电梯间也四处张贴着崭新的楼宇招租广告,“运河CBD”“城市副中心”是各类广告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词。

北京城市副中心位于北京东部的通州区,长安街东延长线与大运河交汇处,是中国政府为破解久治不愈的北京大城市病、扩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正在打造的一座新城。除分流中心城区的资源,疏解人口外,北京城市副中心也被期待与河北雄安新区形成新的增长极,未来建成京津冀区域的世界级城市群。

年轻人寻找新机遇热土

一年前,随着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等“四套班子”搬迁至通州潞城镇挂牌办公,以及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等地标性工程接连开工,北京城市副中心迅速成为年轻人寻找新机遇的热土。

小幸运生活空间老板刘明磊(24岁)看好副中心的商机,去年8月从北京东五环的常营搬到运河商务区。他一口气租下三套复式公寓,月租金共2万2000元,分别开设清吧、美甲等生活消费类服务店面。

他受访时说,看中的是通州有很多北漂;运河商务区地处五河交汇的地理位置也是北京绝无仅有的稀缺资源。他说未来发展目标就是为年轻人的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与空间:“年轻人可以过来吃个简餐,做个美甲,再到楼下西海子公园跑跑步……”

虽然笃信未来的发展前景,可大半年来他的生意并没有想象中的好,他不由地开始着急:“开业到现在一直以八折会员价促销,就是为了吸引人气,一般只有等到周末,顾客才会多起来”。

通州尚未形成成熟商圈

作为未来北京新城所在地,通州近年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生态环境等领域投资建设加快,当地交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由于仍缺乏支柱型产业,通州的吸引力仍在于“睡城”。

与北京其他商圈相比,较为便宜的房租是动漫设计助理王璐璐(22岁)选择通州的主要原因。她现在租住的是49平米的单人河景公寓房,月租金约4000元,她说,同样的价位在望京只能合租到普通住宅。

她也发现,通州不仅房租低,薪金收入也较低。半年前王璐璐已将工作换到望京,因为“同样的职位,月收入望京要比通州高出差不多3000元”。

中国房地产协会主办的中国房价行情网数据显示,通州房价经先前几轮副中心落户传闻炒作后,总体高于北京近郊的大兴、顺义、昌平等行政区,显示刚需的房租则明显低于上述区域。

通州区平均住宅租金为58.6元每平米,而大兴、顺义、昌平每平米租金均价分别为60.05元、65.07元、69.28元,均高于通州。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联合早报》分析指出,通州租金相对较低有多种原因,除了房源供应较为充裕外,也与尚未形成成熟商圈,商务居住租房需求不够旺盛有关。他说:“虽然目前有政府的一些机构进去,还没有形成概念”。

据报道,通州运河商务区目前主要由国有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国有金融机构入驻。国字头客户一般都会购置大面积的办公空间,但能为市场提供的就业机会并不很多。

运河商务区尚未形成期待的商业氛围,去年初入驻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已迁入1万多名公务员的行政办公区及周边区域,也异常安静。

据本报观察,北京市委、市政府办公大院所在的运河东大街空旷肃静,街道两侧找不到任何商业店铺,步行到最近餐馆至少得要半小时,街面上除身着制服的警察、交通协管员以及疾驶而过的汽车外,很少看到来来往往的行人,即便在下班高峰时间,离办公区最近的地铁六号线郝家府站,进进出出的乘客也不多。

人口规划难形成集聚经济规模

按照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面积为155平方公里,相当于首都核心功能区东、西城总面积的1.7倍。2035年将有40万至50万人从北京中心城区疏解到城市副中心。

为此,在中央财力支持下,一系列地标性工程项目按下快进键。即便在疫情防控期,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公共建筑工程等项目的进度及完工日期也未被疫情拖慢。

据了解,作为北京市最早复工的工程项目,中国第一家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仍将按期于2021年春季完工对外开放;北京唯一连接两大国际机场的交通综合枢纽,也被称为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的副中心站,预期2024年后通车,届时从副中心一小时可达雄安新区、天津等地,到大兴及首都国际机场分别只需35和15分钟。

另外,京杭大运河多年缺水断航,但随着11.4公里的通州城市段在去年中国国庆期间通航后,整个约40公里的北运河通州段将按计划于2022年完工。

“通八条”真金白银吸引企业落户

在中国政府的规划图中,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将重现昔日运河城市的繁华,还将呈现“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现代化城市的美好画面:居民出行不再像在老城区依赖小汽车;公共服务设施密集,步行五分钟可达便民服务点;住房供给将由政府动态调节保持供需平衡、职住就近。

为扩大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知名度,尤其是年轻人对副中心地域文脉大运河文化的社会认同,去年北京市宣传部门专门请来知名网络作家唐家三少,以运河为背景量身打造励志小说《隔河千里,秦川知夏》,以期增强副中心的吸引力。

此外,为鼓励蕴含较多就业机会的金融、法律、医疗等高端技能服务业入驻,2019年10月,通州颁布“通八条”,希望以真金白银吸引企业落户。其中,新迁上市公司落户最高奖励1000万元人民币,落户后还将享有七年资金补贴,包括住房、研发以及贷款等专项扶持。

不过,问题是,单凭政府祭出真金白银就一定能引凤筑巢吗?

人口密度只是一般新城规划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坚,并不认为政府的优厚条件对企业入驻具有真正的吸引力。

他对《联合早报》说,金融、法律类企业须要在交通最便利,人口最密集的地方集聚经济,而北京城市副中心目前并不具备。

他分析说,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教育咨询机构等生产性服务行业,为获得集聚经济优势,须要在人口集聚程度较高的大城市发展,因为只有在交通便利,“人口密度高的大城市才能更靠近客户,才会有更多的生存扩展空间。”

他说,在北京总体人口规模管控下,城市副中心的人口密度控制在9000人每平方公里,“只是一般新城规划的人口密度”,如果按规划中的130万人口规模,很难形成经济集聚规模。他认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至少要有300万左右人口,才能产生集聚效应。

清华大学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袁牧,也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城市活力表示担心。

他对《联合早报》说,如果对人口进入门槛设置过高,城市生态发展空间将会受限,不利于形成较强的城市活力。北京城市副中心主要由行政力量主导,“会做很多理想的事情”,而要成为能够正常运行的城市,还需相当长的时间。

他说,由行政力量主导建新城,三五年可以建造出来,而城市建得好坏,往往得过很长时间才能看出来,“就像一幢房子建好了,要等房子住进去人了,才能知道房子是好还是不好。”

家庭成员职住分离将是棘手问题

袁牧还指出,北京城市副中心会面临棘手的现实问题,即如何解决从中心城区疏解的四五十万人家庭成员的职住分离。

“四五十万人可以搬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可他们家属的就业问题怎么办?如果还继续住在老城区,这带来的交通压力该怎么解决?”

一名不愿具名的北京市公务员私下对本报诉苦说,(去北京城市副中心上班)目前通勤不是主要问题,让他头疼的是,如果今后自己搬去通州,妻子仍留在西城上班,而孩子在东城上学,“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就有些难了”。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中国特稿:北京新城 画龙待点睛”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