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广东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广东省高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规定:中小学教师猥亵、性骚扰学生将被开除。(6月2日《南方都市报》)
广东省的新条例拟规定:教师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或有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的,依法依规撤销教师资格,给予开除处分,同时录入全国教师管理系统,任何学校(幼儿园)不得再聘任其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将“色狼教师”赶出门,是零容忍的态度。
不过,规定虽好,也只是“亡羊补牢”。固然“亡羊补牢”也是积极作为,问题是“喜羊羊”已经被伤害,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必须搞清楚一件事情,在“色狼教师”问题上,究竟是“教师成了色狼”还是 “色狼成了教师”,与制度的“亡羊补牢”相比,更应该建立一个“没亡羊”的时候“也补牢”的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要把“成为色狼的教师”赶出门,也要为“色狼成为教师”关死门。
在“教师性侵学生”现象里,“色狼教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成了色狼”,在进入教师队伍之前,原本是规规矩矩的人,由于管理松懈,让他们慢慢变成了色狼,这种情况织密防控监管体系;一种情况是,进入教师队伍之前,原本就长了一双色眯眯的大眼睛。就像人类的疾病一样,一种是“后天的”,一种是“天生的”。很显然,把“色狼教师”赶出门,实施“终身禁止从业”是需要做的,而更重要的在于如何不让“色狼成为教师”,这就要提升教师入职门槛。
教学质量、教学能力固然是最重要的事情。只不过是,教育是个特殊的行业,教师的品德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说的“德才兼备”就是这个道理,“德才兼备”是把“德”放在了“才”之上的,同样的道理,教师的“德”需要放在第一位。
不让“色狼成为教师”需要将管理措施进行关口前移。一个方面是,在教师院校、教师专业招生的时候,首先要考察考生的“德”,有生活作风问题的,分数再高都不应该录取;一个方面是,教师院校要开设法律课、品德课,提升“准教师”的思想素质;一个方面是,在教师资格考试的时候,将作风不好的人,有性侵苗头的人拦截在门外。
当然,最重要的环节还是教师招聘时候的门槛,我们再缺少教师,也不能饥不择食,也应该守好教师招聘大门,不给“色狼成为教师”留下缝隙。把“成为色狼的教师”赶出门,还要为“色狼成为教师”关上门。
关爱孩子,需要“亡羊补牢”更需要“没亡羊的时候也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