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去主流化-中国讯息网

疫情后的去主流化

作者:杨萌 阅读量:13059772 发布时间:2020-05-24 20:13:02

讽刺的是,之前拖泥带水的转型议程,竟然是在一场全球大灾难中,有些赶鸭子上架式地推进了。

冠病疫情期间,本地报章无论是纸版或是数码版本的订阅人数都增加了,有更多人足不出户,却希望透过媒体了解疫情的最新动态;调查也显示,人们花更多时间仔细阅报。

虽然还是有不少人通过社交媒体了解新闻,但从这次的疫情可以看出,社交媒体和主流媒体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了。本来,主流媒体就已经把越来越多内容转放在社交媒体,甚至专门为社交媒体成立团队、划分工作流程、包装新闻,通过视频、可视化数据、图集和特稿等方式,向社交媒体用户说新闻、告诉人们为什么某个课题重要,在疫情期间更是如此。

也就是说,至少在读者或者受众的层面,人们之前在很长一段时间怀抱的“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分野,无论是从概念上或者形式上,恐怕在这次的疫情中都会瓦解,甚至出现主流媒体社交化、社交媒体主流化;可能再也难以说清楚谁是主流媒体、谁又算是非主流了。

从这里说开去,之前以为科技是拉近贫富悬殊的矫直机(leveller),让缺乏资源的人,尤其是弱势家庭的孩子,也能通过上网吸收知识,让穷乡僻壤的人,也能把货物通过网购平台卖出去,甚至利用无人机把货送出去,从而提升社会流动性。但现在看来,一场疫情才是真正的催化剂,加速了科技所能够发挥的功效。

在这之前,很多人认为上课就要去课堂、办公室要设在高档办公楼才“上档次”、念书要出国留学才算“镀金”,现在看起来都是那么的不堪一击;甚至如果疫情不时反弹,一些海外的名牌大学,为了要保住对留学生的吸引力,不得不重新思考是否要开设更多网课,让远程上课成为既定的学习模式。

以本地来说,劳资政三方对于提供灵活工作制早已达成共识,让员工能在家办公。根据人力部去年初发布的每两年一次《就业条件》报告,2018年,72%的员工所属的企业,都有提供至少一项正式的灵活工作安排;允许员工在某些天或某些情况下居家办公已成主流,但每天或大部分时间都居家办公还不是主流,也没有立法规定雇主须提供这个办公选项。

面簿创办人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上周四宣布,他公司4万5000人的团队中,今后可能会有一半在未来五年到10年,完全在家办公,并聘请更多“远程员工”;一些其他科技公司也有此意。如果远程办公从非主流走向主流,这也意味着“零工”劳动队伍,可能也将从边缘群体走向核心,打破受雇员工和服务合约式员工之间的界限。中国讯息网发布chinaxunxi.cn

这不仅仅是工作模式的转变,对于很多根深蒂固的制度,如员工医疗福利、退休保障和退休金制度等,都会有长远的影响。

之前远程看诊也一直无法“登堂入室”,成为医疗服务的主流。但随着疫情期间年长者避免出门,远程医疗也变得更普遍。卫生部从4月3日起,让慢性病患在疫情期间视讯问诊时,也能暂时享用社保援助计划(CHAS)的慢性疾病津贴,和动用保健储蓄。之前远程医疗难以推广的一个顾虑,是如何确保津贴使用得当,不被滥用;不过在疫情面前,看来这层顾虑还比不上年长者在诊所感染疾病的担忧。

除了媒体、教育和医疗,还有很多行业比如金融、贸易、专业服务等,都“被逼”要在一夜之间思考如何转型。讽刺的是,之前拖泥带水的转型议程,竟然是在一场全球大灾难中,有些赶鸭子上架式地推进了。

希望这种前所未有的迫切感,能够借着这场疫情持续下去,而不只是之后就忘得干干净净,让一切打回原形。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疫情后的去主流化”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