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变“卖塑”,是否该考虑“禁塑”?-中国讯息网

“限塑”变“卖塑”,是否该考虑“禁塑”?

作者:刘天放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6-01 17:49:49

       中国的“限塑令”已经走过11个年头,禁止进口包括废塑料等多种固体废物的“洋垃圾”禁令实行也早已超过一年。如今,随身携带环保袋的人越来越多,商品过度包装越来越少。然而,白色垃圾真的离人们远去了吗?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饮品塑料杯、塑料吸管、吸管包装袋、饮品塑料托盘、杯口封装直饮盖等塑料垃圾仍然无处不在。综合各地报道,在我国实施“限塑令”11周年到来的时候,限塑效果很不理想,无论是商场超市还是菜场集市,塑料袋根本没有被限制住。而且,吸管等一次性塑料用品正在使塑料过度使用的趋势加剧。 

  更令人担忧的是,“限塑令”实施后的数年,也是我国网购快递业发展的一个高峰,而快递外卖使用塑料袋或其他塑料制品的数量惊人。以往,人们总把目光聚焦在商场超市等塑料袋使用率较高的地方,但自从网购快递盛行后,由此产生的塑料垃圾十分惊人。网购“买买买”,快递“包包包”产生的塑料垃圾比想象的严重。 

  毫无疑问,“限塑令”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远未达到预期。11年来人们一直寻找 “限塑令”为何没有达到预期的原因,这显然“卡”在了执行上。而执行不力,恰恰源于“限塑令”只是一道政令而非法律,在很多方面并没有强制性,仅是倡导或督促。在此条件下,能起到多大作用可想而知,这正是“限塑令”执行得不好的最重要原因。 

  不客气地讲,“限塑令”实施11年来,做表面文章居多,实际行动偏少。每到“限塑令”周年,各地都举行一些活动表示重视,但周年一过又回到原点。“限塑令”不仅没有使塑料袋减少,反倒把“限塑”变成了“买塑”,肥了超市商场,还使“限塑令”失去了本该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可见,“限塑令”与预期效果相距甚远,甚至有“形同虚设”之感,问题恰恰就在于“限塑”不是“禁塑”,因此,执行不下去就不值得奇怪。而“限塑令”执行到11周年的时候,确实到了必须调整的关口,是否该考虑把“限塑令”升级为“禁塑”?像德国“封杀”塑料袋,像加拿大禁止超市使用塑料购物袋那样。 

  虽然并非所有国家都“禁塑”,但中国是人口众多的消费大国,环保压力巨大,若不控制塑料的使用,至少200年才能降解的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就将继续。由此,该到了给“限塑令”升级的时候了,即把“限塑”变成“禁塑”,先可尝试禁止商场超市提供塑料袋开始。否则,“限塑令”贯彻不下去,何时是个头呢?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限塑”变“卖塑”,是否该考虑“禁塑”?”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