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被就业”,给信息上一把“安全锁”-中国讯息网

杜绝“被就业”,给信息上一把“安全锁”

作者:张闲语 阅读量:9291626 发布时间:2020-04-26 21:59:11

 近日,有网友通过四川在线“问政四川”平台留言反映,自己是尚未毕业的大学生却莫名成了某公司员工。担心信息泄露、影响今后就业,希望相关部门及时调查处理。 

  经查实,网友反映情况属实,学生所在学校和涉及公司都作出了回应。公司主动与学校就此进行了说明,并对学生和学校造成的不良影响诚挚道歉。学校已就学生信息泄露一事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司将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客观而言,无论是学生,还是学生所在学校,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举报,倒逼相关部门介入处理,值得点赞。毕竟,这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树立信息保护意识,既是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也是对良好社会秩序的维护。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具体而言,作为大三学生,居然成为某公司的员工,并且还是大批量的,显然这就显得十分蹊跷。经查证,此次所涉学生名单,是公司产险渠道负责人及财务相关人员申报个税时导入名单错误所致。个税申报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居然会出现“导入名单”错误,确实令人匪夷所思。难道该公司还存在更多的人员名单?作为公安机关,要严查此次事件,顺藤摸瓜,深挖细查,看看该公司是否存现更多的信息盗用。 

  一个是保险公司,一个是医学院的在校学生,看似不搭界,为啥会在保险公司的个税申报名单上出现大批“被就业”学生?难道是巧合?显然其中必然存在某种利益关联。首先从信息盗窃角度来看可能性不大,毕竟风险较大,不划算。其次就是学校可能有人把学生信息卖给了保险公司,因此才会出现如此多人的“被就业”。究竟是谁在倒卖信息,必须查出内鬼。 

  据悉,这种“被就业”情况并非个例。媒体接连接到了多起举报,并且都是自己通过在个人所得税app上查询得知被公司盗用身份信息被该公司入职的。在一个地方接连出现多起类似事件,值得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税务部门要严格审查核查,决不允许打擦边球偷税漏税。公安机关也要重拳出击,坚决打击这种信息盗用行为。作为单位与个人,更要强化信息保护意识,完善信息保护网络,补足漏洞与不足。大家齐心协力,给个人信息加上“安全锁”,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被就业”。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杜绝“被就业”,给信息上一把“安全锁””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