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冠病疫情的冲击下,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可能继续恶化,市场将努力从即将公布的贸易数据中寻找线索。近期人民币汇率反弹乏力,资金外流压力也是市场的顾虑之一。
中国海关总署今日将公布3月份进出口数据。今年头两个月出现贸易逆差之后,3月份进出口预计继续双双萎缩,但有望恢复所谓“衰退式”顺差。此前的海关数据显示,以美元计1至2月出口同比大幅下降17.2%,进口下降4%,贸易逆差71亿美元。
据彭博社报道,国际市场3月份巨幅震荡,全球投资者在恐慌情绪下面临美元流动性紧张,同期中国资本账户也出现比较明显的流出迹象,陆港通每日资金流动数据显示当季累计流出逾2000亿人民币。通盘考虑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情况,一季度国际收支整体恶化的可能性较大。
“3月份全世界都面临美元流动性紧张的现象,很多价格波动和资本流向都和基本面不符,不排除资本净流出超预期,”Natwest Market驻新加坡的经济学家刘培乾说。她的模型预计当月贸易顺差为135亿美元,虽然出口增速较慢,但从中美贸易协定和原油储备、基建发力等因素来看,进口可能不会太弱而同比持平。
根据彭博汇总的预测中值数据,截止北京时间周一下午4点,市场预测以美元计的3月进、出口分别为同比萎缩13.9%和9.8%,贸易顺差200亿美元。
收支冲击
从经常项目看,此前中国国家外汇局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2月经常项目货物和服务贸易分别录得逆差约52亿美元和逆差约326亿美元,合计逆差377亿美元。这意味中国一季度经常项目若要保持顺差,3月份单月货物和服务贸易需要实现超过377亿美元规模的顺差,这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并冲击全球经贸活动之际,绝非易事。
从资本项目看,综合陆港通数据,一季度股票互联互通口径下累计流出合人民币2265亿元;以中债和上清所债券托管数据统计,一季度境外投资者累计增持中国债券734亿元,这意味着一季度股债市场的净流出资金可能高达约1500亿元人民币。进入4月以来,这一情况有所好转,北向资金月初以来呈现净流入。
而另一方面,刘培乾认为,服务贸易旅行项从短期难看到恢复,逆差延续收窄格局仍然可期,而资本项在3月动荡之后应该还会回到净流入。因此,“即使货物项短期缩小顺差,(上述因素)也会对人民币形成一定支撑。”
“股债市场的资金流入对人民币是支撑,但是出口收汇减少对人民币汇率不利,两方面因素抵消的结果就是人民币的波动比较低,无论往哪个方向都有阻力,”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师李刘阳在采访中指出。
人民币反弹乏力
一季度在岸人民币汇率大幅振荡后走低近1.7%,3月下旬以来在7.1元附近企稳,大致保持在7.05-7.12元区间振荡,上周以来随美元指数下行而突破区间升至7.04元一线,不过周一重新走弱至7.05附近。
虽然市场对于人民币长期走强的趋势仍有预期,但普遍认为短期人民币的反弹仍然乏力,疫情继续蔓延、经济数据糟糕以及原油市场的动荡都将打压市场风险偏好;而中国资本项下的外资温和回流被经常项下的外汇收入减少对冲之后,人民币仍将陷于区间波动。
“股债市场外资大规模回流的时点还没到,要等到欧美经济重启之后看经济恢复情况,估计在5月中下旬,如果届时恢复的不好,外资可能会再度减持中国资产,”李刘阳说。
而在华侨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谢栋铭看来,未来几个月全球经济数据和公司盈利等数据会“一塌糊涂”,这会提振全球避险情绪,进而增加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因此人民币目前的区间波动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毕竟人民币太强将会施压出口。
“不过中长期来看,因为美元过于泛滥,预计将趋势性回落,未来3-6个月人民币可能回升至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