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家,听新的声音-中国讯息网

留在家,听新的声音

作者:韩咏梅 阅读量:9803012 发布时间:2020-04-12 22:09:41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战争,我们放下一时的行动自由,把病毒挡在家门外。在家里面对真正的自己,聆听自己的声音,也在不见面的视讯中聆听别人的声音。

我想很多人从来没有在两个多月里学习那么多东西,而且是几百万人一起学习。我们也从没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发现我们周围存在那么多元的声音和多层次的问题。

先从身边说起,前几天宅在家,每天看着窗外蓄水池风景随着光线的变化,才想起当初省吃俭用买这房子的原因,不就是为了早起见到朝阳,黄昏看到晚霞吗?结果住进没多久,每天以工作忙碌为理由,睡醒吃了早餐就准备上班,回来洗了澡就睡觉。休息日不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就是跑出去看看、约朋友吃饭。傍水而居的波光绿意,就在无数个不经意中错过。

这几天我还发现,下午时分小区钢琴声、各种提琴声、吹管乐声,此起彼落,虽不协调但那气氛好像音乐学院,在家时偶尔我也练练琴,以前怕吵到邻居总是加了灭音器,现在大家一起壮胆,可以放心地拉。

在工作上,过去几年不断推动数码运作,但是改变的步伐总是不能尽如人意。我常常觉得,传统行业在数码转型的时候,就像在跑步机上耍抛接球,以《联合早报》来说,报纸的印刷出版时间、派报员每天必须在天亮前把报纸送到订户门口,就像脚下的跑带逼着你不能停下。数码化的即时新闻、视频和社交媒体上与用户的互动,则像抛接四个球,双手同样停不下来。

自从农历新年以后,为了防备疫情暴发打断工作,我们分成两地工作,之后又因为病毒阻断措施生效,两组人又各分成在家办公和回办公室。以前不见面无法沟通的运作,一夜间被迫改用视讯,提出很久却举步维艰的远程签版,在短短几天内被迫试行。虽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至少迈出第一步。所以有人说,2019冠状病毒是数码转型的最大推手。

这些生活上的变化,看出了一些我们不自觉中累积的问题,我们追求财富、物质、科技等进步的同时,过度重视表面上抵达目的地,把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扫到地毯下。在汇报工作成果的时候,通常也只强调转型如何成功,很少回头看看掉队的人怎么面对改革之痛。

扩大到国家层面,疫情进入目前这个阶段,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对待问题的方式。

在今年3月之前,新加坡对抗疫情的方式被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称为“黄金标准”,之后新加坡变成对抗疫情模范生。哈佛大学对新加坡的赞誉,主要在于我们辨识病毒和追踪病源的工作——全面的病毒检测,快速和严格的隔离,细致的接触者追踪,主动而透明的沟通以及对违规者严厉的惩罚。

以上措施奏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新科技优势上,加上新加坡地方小,追踪工作相对面积比较大的国家来说更有效,因此可以在不必出台全面封城锁国的极端措施情况下,通过鼓励多洗手、保持卫生、保持安全距离等方式,压平疫情曲线。

在本地疫情可控的情况下,政府可以把在欧美的新加坡人接回来,让他们需要的话在本地接受治疗和照顾。除此以外,也安排了在新加坡工作的马来西亚员工的住宿问题,让他们可以在这里安心工作。

那段期间,新加坡确实用了举国之力,确保工作与生活尽量如常。

但是,我们都没有想过,病毒一进入大家忽略的客工群中,变成了一波的大疫情。这时,大家猛然发现我们身边的客工宿舍原来住了那么多人,他们在自己世界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和我们相差那么远。批评者开始谴责当局缺乏对外籍劳工的同理心,善良的新加坡也开始检讨自己对身边客工的漠视。

领导抗疫小组之一的黄循财部长9日在记者会上回答关于“如果可以回头,他的做法会不会不同”的提问时,他说:“不幸地,我们没有后见之明的奢侈。”

之前,个别客工染病,新加坡可以用“黄金标准”的运作可以隔离他们。可是当一些年轻的客工因为症状不明显,没能及时发现带病毒,带回宿舍区快速传播,就几乎成为燎原的星星之火了。

在新闻线上的我们知道,过去几天各单位如何倾全力在控制病毒的传播,按照目前对冠病病毒的知识,我们至少要在一个潜伏期结束之后,才能看出客工群抗疫工作的一些成效。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开始深刻的检讨。

商人这些年因为客工而获得的经济利益,有没有公平地转移去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这次疫情,大家都知道商界影响最大,一方面因为部分市场的凋零很明显,另一方面商业组织的声音很大,凡遇到危机总能听到商团组织很大的求助声。

政府为了保护人民的工作,对商界的支持不遗余力。保工作的原则固然不会错,但可以借这个机会要求更多商人承诺履行社会责任,建立新的新加坡企业文化。

回到疫情的控制,最直接的还是社会上每一个人负起责任。冠状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就是说任何人都要尽一切努力不成为病毒的载体。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战争,我们放下一时的行动自由,把病毒挡在家门外。在家里面对真正的自己,聆听自己的声音,也在不见面的视讯中聆听别人的声音。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借狄更斯的名句,一起思考我们这一代的选择。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留在家,听新的声音”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