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动政府投资法治化-中国讯息网

加速推动政府投资法治化

作者:贾壮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5-20 06:55:07

       完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是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应有之义。为政府投资“立规矩”,也是为了更好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作为一项重要政府职能,政府投资既是实施宏观调控、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的有力抓手。正因如此,不久前颁布的《政府投资条例》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可以预见,《政府投资条例》在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后,规模庞大的政府投资将会加速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

  政府投资的作用有多重要?有经济学者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开创独特的发展模式,各级政府积极参与经济发展是原因之一。而政府参与经济发展,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规模庞大的政府投资。宏观方面,政府投资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微观方面,政府投资事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从乡村振兴的阡陌交通、廉租住房窗明几净,到神舟上天、蛟龙入海,都能找到政府投资的影子。

  政府投资在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段时期内也存在部分问题,必须予以重视。比如,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决策随意性偏大、投资范围偏宽、投资方向偏乱、投资管理偏松等现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投资,当尊重市场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一些政府投资在“有所为”时为得不够,“有所不为”时为得过多,造成了政府职能的缺位和越位。《政府投资条例》的出台,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确保政府投资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坚决杜绝低效、浪费现象。

  完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是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建设法治政府作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内容,《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法治政府的目标要在履行政府职能当中得到切实贯彻,推动政府投资走上法治化道路。《政府投资条例》规定,政府投资要遵循科学决策、规范管理、注重绩效和公开透明的原则。从制度上防止“拍脑袋”决策、“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政府投资首先受预算约束。相关规定的出台,可以视作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大有裨益。

  为政府投资“立规矩”,也是为了更好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总的方向是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显著提升。不久前出台的《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基于同样的思路,《政府投资条例》为处理投资领域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了明确的法治依据。比如,明确政府投资资金主要投向现阶段市场还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发挥政府投资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安排政府投资资金应当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等等。这些制度安排,着眼点正是要求政府守好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边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消除政府投资管理中存在的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等问题,有待包括《政府投资条例》在内的法律法规不折不扣的执行。期待投资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以此为契机,推动政府投资规范化、法治化加速前行。

第 2 页(共 2 页)

  来到河北滦平于营村蹲点采访,老乡们的话让人感触颇深。村民说,早年的村子就像“一盘散沙”,村干部之间不团结,怕担风险,项目来了不敢接、不愿接。同样,村民和村干部之间也有隔阂,各忙各的,村民就靠种地,村干部不规划产业,都没有发展致富的劲头。如今,全村实现了整体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6.11%下降至如今的0.22%。好消息振奋人心。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脱贫致富,团结很重要。干部群众如果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很难形成攻坚克难的合力。脱贫的基础要牢靠,村子想发展,干部与干部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搞好团结,非常关键。对贫困村来说,只有聚起来才能富起来。

  然而,聚力不容易。笔者曾走访了河北的多个贫困村,发现有些村的村支书一个想法、驻村第一书记另一个想法,“拉车使偏力”,谈何发展;有些村扶贫,村干部挺卖力,一些贫困户却习惯了“等靠要”,没干劲也就没致富动力。这就像马拉车,一头拉、另一头拖,马累得气喘吁吁,车子不过缓慢前进甚至停滞不前。聚力脱贫就是要把资源、人力、智慧等集聚起来,朝着一个方向干下去。

  聚力关键在聚心。于营村支书陈永说,近两年开展扶贫项目,村干部们花了很大功夫来汇拢人心。例如,光伏项目前期施工时,一些村民有疑问,村干部摆事实、讲道理,找出书面证据,解答了大家的心头疑惑,村民们心服口服;又如,面对早些年村集体对很多村民的欠款,新一届村两委没有推诿逃避,而是自我加压,努力筹集资金,还清了所有欠款。脱贫聚人心,迈出第一步固然不容易,但只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村干部与群众齐心协力,就能把脱贫事业进行下去。

  脱贫聚人心,尤须重视扶志。于营村举办了不少就业引导性培训,鼓励大伙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通过评选五美家庭,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带动贫困户致富;联合县职教中心,定期授课,为贫困户化解技术障碍,鼓足脱贫的信心和积极性。这期间,驻村的第一书记吕晓勋发挥了重要作用,既与村支书搞好团结,又彼此合理分工,充分利用在北京的资源优势,与县乡村干部拧成一股绳,大家脱贫致富的目标清晰、干劲十足。正是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下,曾经的贫困户王桂兰听说有扶贫招工,是“一路小跑着去的”。

  人心齐,泰山移。脱贫致富需要多一些“石榴籽精神”,村干部要敢于担当,有闯劲儿,形成扶贫的拉动力;通过凝心,让村民形成对村两委的向心力;通过扶志,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村干部同心协力、干群之间增添信任,紧抱在一起,让心贴得更近,才能用凝聚起来的力量斩断穷根。

  从林荫绿廊到魅力广场,2019年于营村的建设新规划已经跃然纸上。相信凝心聚力,共同打拼,规划一定会成为现实,展开一幅富强文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责任编辑:chinaxunxi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加速推动政府投资法治化”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