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报社评文章称,全球2019冠状病毒疾病确诊病例突破100万,超过5万人丧生。短短一个月内,全球确诊病例由10万宗升至100万宗,突显疫情迅猛,同时亦为全球带来翻天覆地变化。论疫情,“震央”东向西移,欧美重灾,很多曾经被西方质疑的亚洲抗疫法,诸如封城戴口罩等,现在西方纷纷採用;论经济,航空业旅游业濒临崩溃,全球经济活动半瘫痪;论政治,各国互相猜疑,以邻为壑多、齐心合作少,中美“修昔底德陷阱”会否愈踩愈深,令人深以为忧。发达世界疫情尚未受控,发展中国家疫情又山雨欲来,可能掀起新一波规模更大的全球感染浪潮。疫情严峻,各国必须放下成见分歧,合力对抗这场世纪瘟疫,避免出现逾千万人感染的灾难。
合力打好世纪抗疫战 遏阻疫情变“千万级”
上月6日,全球确诊病例突破10万宗,当时逾八成病例均在中国,意大利疫情方起,未料之后一个月欧美疫情急转直下,综合各地官方数字,全球确诊病例昨天突破100万宗,美国佔近两成半,欧洲佔超过五成。论死亡人数,意大利、西班牙均超过1万,美国6000,法国5000,美国防疫专家福奇推算,美国最终可能有10万至20万人死于疫情;相比之下,中国疫情大抵受到控制,确诊和死亡人数维持在8万及3000多的水平。
有关中国确诊数字,外界一直有很多争议,中国与西方疫情此消彼长,相关议论就更多。新加坡抗疫专家许励扬形容,“各国确诊病例列表,骤眼看确有点像足球联赛排行榜”,不少人都很在意排名,“可是大家必须明白,这些数字,不管是中美意还是新加坡的,其实全不准确,全都不同程度低估了实际感染人数”。很多国家确诊病例看似很少,只因检测工作做得少,而非疫情轻微,3月初美国的情况正是典型例子。倘若真的要“精准”算帐,也许全球感染人数早已超过百万。
在中国,确诊病例只计出现肺炎症状者,检测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需要隔离,但未计入确诊之列。中方确诊定义与西方不一,最近惹来不少西方舆论关注和怀疑,但早在1月爆疫初期,外国专家已知道中国採用的确诊定义,只是当时尚未出现“国际排行榜”,西方舆论也不太关心。除了确诊病例,即使是死亡人数也有定义问题。目前多数国家做法,是但凡证实染疫者丧生,就计入死亡数字,然而亦有人提到,部分人死于原本已有的长期病,并非直接因COVID-19而亡,部分国家甚至只计医院死亡的染疫者。昨天法国死亡病例急增近千宗,原因便是当局之前不计死于各类护理院的染疫者,直至现在才调整统计方法。无论如何,全球官方确诊病例累计突破百万,始终是一个重要分水岭,标志全球疫情严峻,各国与其只看“排行榜”高低,五十步笑百步,不如认真打好这场世纪抗疫战,避免疫情升至“千万级”。
疫情爆发至今短短数月,已给世界带来巨变。爆疫初期,西方舆论对于封城和戴口罩抗疫,有颇多怀疑,当中有人是基于科学研究提出不同观点,但亦有人抱着意识形态又或“看异类”心态,看待亚洲抗疫法,戴口罩甚至被歧视。然而随着西方疫情加剧,多国也“封城”抗疫、呼吁出街戴口罩。各地抗疫摸着石头过河,互相借鉴少讲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才有利国际合作。
发达国疫情未见顶 发展国危机恐爆发
疫情改变各地民众生活习惯,亦对经济带来史无前例冲击。西方多国和俄罗斯等为了抗疫,颁令停工,经济活动半瘫痪;美国申领失业救济人数急增至664万,金融海啸后累计增长的2480万个职位蒸发近半。西方发达国大撒金钱救市,各大央行减息量宽,德国、意大利动用相当于GDP逾两成的资金挽救经济,华府更豪掷万亿美元,然而专家关注,即使疫情解除,经济恐要两三年才能恢复。比起发达世界,发展中地区情况更糟。资料显示,人均GDP逾万美元的55个国家,有45个打算动用至少相当于GDP 1%的银弹拯救经济;人均GDP不足1万美元的国家,只有29国有能力这样做。
发展中国家经济和医疗基建薄弱,当前确诊病例不多,只因很多国家无力大规模检测。在西方,意大利疫情最近终有见顶之势,但美国疫情仍很严峻,未知何时方现转机,现在发展中国家疫情又山雨欲来,随时有可能成为新的“震央”。很多发展中国家并无充足资讯科技配套,很多人无法在家办公,穷人更是手停口停,社交疏离是“奢侈品”。印度政府早前下令“全国封城”抗疫,现实根本操作不来,反而引发社会危机,大量民工顿失生计被迫返乡,加剧疫情扩散。
发展中国家疫情是一枚计时炸弹,一旦大爆发,可以掀起新一波全球感染浪潮,倒过来再加剧东亚以至西方的疫情。疫情不知何时才能结束,最坏情况可能要等一年多后疫苗面世,才能真正停下来。全球确诊病例破百万,正正提醒国际社会必须加紧合作抗疫,问题是疫情下各国以邻为壑,互相猜忌。西方舆论开始关注,疫情会否令国际权力天秤起变,由西方倒向中国一边,中美“修昔底德陷阱”可能愈踩愈深;最近加拿大和法国官员关注美国有否“拦途截劫”,高价买走原本运往两国的医疗物资,则反映西方内部对美国的不信任。凡此种种都令人担心,各国能否同舟共济,阻止最坏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