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量QE的终极目标-中国讯息网

无限量QE的终极目标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4-03 09:19:25

面对新冠疫情所导致美国资本市场的空前恐惧气氛,美国联准会(Fed)终于下极大决心,先前将甫实施一周的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QE)计划,升级为史无前例的“无限量QE”,以 “吃到饱”的方式购入国债、企业债、金融债,对市场强力注入流动性,力挺需求,避免经济出现衰退甚至大萧条。

从经济角度分析,当前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已无太大悬念,连美国前Fed主席柏南克都不否认。他接受CNBC专访时表示,美国正陷入一波急遽下沉的衰退,但不会持久。柏南克对形势的研判显然审慎乐观,他认为当前情况与2008年金融海啸及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相比,只有些微的相似点。因为大萧条是“肇因于人祸、货币和金融震撼”,新冠危机带来“相同的恐慌和波动的感觉”,但“更近似于一场重大的暴风雪或天灾,而非典型的1930年代式大萧条”。

美国及全球经济会不会从衰退进一步恶化到大萧条?柏南克相对乐观,他虽是公认的“大萧条”权威,但将新冠疫情带来的危机比拟为一场巨大的暴风雪或天灾,重创于一时但再久也是几天就过去了,这种看法恐怕过于低估了这场危机可能带来更具破坏力及牵连更为深远的效应。

资本市场的反应或许是巧合,但多少也能带来某种启示或警示。美股短短20天就从牛市跌入了熊市,比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40天快了一倍;3月25日,道琼工业指数狂涨2,112点,涨幅11.4%,创下了1993年以来最大的单日涨幅;3月27日,道琼指数连三日累计上涨近4,000点,涨幅21.3%,创1931年以来最佳表现。

上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在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下跌开始,10月29日爆发华尔街股灾,导致美国失业率飙升到25%,全球贸易锐减50%;大萧条最严重期间为1929至1933年,并持续到30年代末。近日美国股市的表现,动辄重现了大萧条时的场景,很难不让人产生一些联想。

回到QE。这是柏南克在世纪金融海啸于2008年9月15日爆发后的创举,当时Fed以大量购买企业债与金融债的方式稳住随时会爆雷的金融机构,同时向市场注入超量流动性。QE一出,形势未久即恢复平稳,2009年第2季开始,各项指标逐渐正常,金融当局却开始为难QE要不要叫停?继续怕有后遗症,叫停又怕刚稳定的形势再出状况,正是骑虎难下。结果则是QE之后再有QE2、QE3。日本、欧洲也一起推出QE,一时间流动性大量释出,泛滥全球。

事后评估,QE肯定有救急之功,治标之能,稳住了金融炸弹,没让其继续引爆;但就治本而言,却乏神效。因实体经济需求疲弱,大量流动性根本进不了实体企业,最终多流入股、债、楼等资产市场,形成资产泡沫,导致各国贫富差距拉大,也为这一次2020年的金融震荡埋下伏笔。

从2008至2020年,这次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主要有三个引爆点,新冠疫情、油价暴跌及累积的泡沫效应,但以新冠疫情为主。新冠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冲击与破坏来自于三个力道:先是供应链断裂,从一国之内到国与国之间,覆盖面之广、断裂之彻底,史无前例;接着是需求面的急冻,全球大封锁,数以10亿计的个人消费几乎“归零”。

最糟糕的是,这两种形势不仅在持续之中,还会彼此激荡。中国大陆在疫情受控之后拼全力复工,却等不到订单,大面积的失业又进一步萎缩了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危机也可能引发金融风暴,QE政策仅对此能发挥作用,至于美国刚通过的2兆美元振兴计划,对拉动消费虽有一定作用,但一切的麻烦还在于美国及全球疫情仍在失控之中。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增10万个病例,已从67天缩短到一天,这样的形势以“无限量宽松”及“天量纾困”来对付,恐怕也很吃力。柏南克以肆虐数日的暴风雪来比喻这波疫情,只能期望他说对了。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无限量QE的终极目标”的人也喜欢

评论